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作者:许文峰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6816793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08-06-01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坐怀不乱——柳下惠的故事别当真
第三章 文学漫谈
不如归去——游子*怕子规啼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的
长安居大不易——唐代文士艰难的求职之路
东涂西抹——古代文学的一种载体
环堵萧然——陶渊明“归去来”以后
九回肠——书生气十足的太史公
怜酒贪杯——假如文人没有酒
洛阳纸贵——令人神往的“通货膨胀”
人杰地灵——不朽诗文映山川
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世外桃源——陶渊明是小说高手
一字之师——“一字之师”可不是好当的
倚马可待——古人的才气
第四章 人生智慧
福寿双全——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
改天换地——人类要放弃征服,学会敬畏
各得其所——人应该怎样与动物相处
两袖清风——智者的家业观
蛮触之争——我们就生活在蜗角内
南辕北辙——现实中的“南辕北辙”现象
青钱万选——钱之为物,味甘,性热,有毒
塞翁失马——磨难是一笔财富
游山玩水——山水随想录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节选
**章 文化闲考
爱民如子——古代的纳税人意识
“爱民如子”这个成语,打有封建时代的烙印。古代的皇帝,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朝廷任命的各级官员,也跟着以所谓“父母官”、“老爷”、“大人”自居。称百姓为庶民、众庶、黎民、黎元,还算是比较客气的。白丁、布衣、小人、黔首、匹夫匹妇、村夫野老等称呼,已经含有蔑视的意味了。至于贱民、刁民,则是侮辱性的称谓了。在官府的大堂之上,百姓告状是要下跪的。如果当官的能说出来“爱民如子”的话并且身体力行,那么小民只有受宠若惊、感恩戴德的份儿,哪里还敢挑刺儿,说“爱民如子”颠倒了官与民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官贵民贱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汉代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还乡时还故意穿上旧衣服,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其动机也无非是看看家乡的熟人出出前倨后恭的洋相,满足一下自己发迹后的虚荣心罢了。范进没有中举的时候,他的岳丈胡屠户骂他个狗血喷头。中举以后,胡屠户马上变得诚惶诚恐,口称“贤婿老爷”。他心里清楚,一中举就意味着有官做了。可见,封建社会的官,地位是多么尊贵。
然而,封建社会产生纳税人意识的人还是有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先进思想。唐韦应物说“邑有流亡愧俸钱”,清龚自珍说“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音ye hu,船夫拉纤的号子声)泪滂沱”,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实际上都表现出一种“纳税人意识”的觉醒。河南内乡的古县衙里有一副名联,把官与民的关系说得很透彻: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楹联为清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在任期间所撰。作者没有摆大老爷的架子,像是在拉家常,朴实亲切。虽然明白如话,却很耐人寻味。
当然,封建社会把黎民百姓视为衣食父母的官吏并不多。百姓耳闻目睹的,往往是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仪仗,是“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语)的悍吏,是“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句),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句)。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民的地位空前的高。为官者习惯于自称“公仆”,自称“人民的勤务员”。但是口头上说说容易,真要进入角色,就不那么简单了。从现实情况看,官本位的思想还是相当严重的,封建时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官相护”、“刑不上大夫”、“夫贵妻荣”等现象,今天仍然很有市场。拿着纳税人的钱一掷千金打水漂,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别管怎么说,“爱民如子”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今天形容政府官员爱民,恐怕没有人再使用“爱民如子”这个成语了。这毕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拔葵去织——古人的思维方式
“拔葵去织”为居官者不与民争利的典故,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日:‘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这段话的意思是,公仪休(春秋时鲁相)回家看到妻子在织帛,大怒,把妻子赶出家门;吃饭时得知冬葵菜是自己家里种的,又大怒,把菜地里的冬葵都给拔了。他还“义正辞严”地说:“我拿着国家的工资,怎么能跟菜农和针线女争饭碗呢!”
我初读这段文字时,不禁哑然失笑。这位公仪休先生,实在迂腐得不轻!
我相信,公仪休拔葵去织的动机是高尚的,感情也是真诚的。但是随便出妻,也太不把女人当人看了。女人被丈夫休掉是一件很不名誉的事,对女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别以为她是自家的亲属就可以随便休,她还应该有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古代的社会分工就是男耕女织,这位妇人把织帛看作自己理所当然的事,她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织帛会惹恼做官的丈夫。她肯定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干活儿,究竟何过之有?即使按照所谓“七出”(古代男子休妻的七种“理由”)的说法,这位妇人织帛也不在可遗弃之列嘛。
再说“拔葵”。冬葵这种菜,现在不常见了,但是古时候却是一种普遍种植的大众蔬菜,大概跟现在的萝卜、大白菜差不多。从公仪休不愿与园夫争利来看,当时也有进城卖菜的菜农。如果城里的人吃菜都是自给自足,那么菜农们的菜就没有市场了。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实际上是很难成立的。况且,那时候吃财政饭的还不像后世那样多,即使“国家干部”们家家种菜,对菜市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何必动怒呢。再说,身为一国之相,怒气冲冲地到菜地里拔葵,也有失身份嘛。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