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刑事政策:近代以来死刑立法的变迁
死刑刑事政策:近代以来死刑立法的变迁作者:陆侃怡著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562060642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15-05-01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死刑刑事政策:近代以来死刑立法的变迁 本书特色
死刑刑事政策可以被认为是刑事政策的下位概念。虽然刑事政策本身也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法学概念,但是就实践而言,中国历史上对死刑制度的完善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出现了死刑复核制度,以此与其他程序相区别,这个传统在现在的诉讼程序中仍然可以找到踪影。中国是一个不精于理论总结但是擅长经验总结的国家,所以制度的创立往往先于理论的创新。中国近代以来虽然政治不够稳定,但是就法律的发展程度而言却是飞跃的。为此,无论是国民党政府,还是共产党政府都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死刑制度。这个制度的背后不仅仅是法律技术的总结,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治理之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环镜下,其凝结着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含义而成了一种死刑刑事政-策的表达。为此,我在本s的后半部分着重用史料描述了国民党政府以及根据地时期的死刑立法的基本概况。近代以来的死刑立法中的许多技术、价值、制度等方面的要素都可以从当下死刑制度(包括死刑制度)中看出端倪。
死刑刑事政策:近代以来死刑立法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当代死缓制度的困境 —— 对南方某监狱实证考察报告、清末法律改革中的死刑立法、国民党政府时代的死刑立法、共产党时代的死刑立法等。
死刑刑事政策:近代以来死刑立法的变迁 目录
序导论
**节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方法、知识创新
**章 当代死缓制度的困境——对南方某监狱实证考察报告
**节引言
第二节服刑人与管理人员——矫正与管理
第三节理想与现实——文本与实践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清末法律改革中的死刑立法
**节背景:领事裁判权——一种“新国家”的权力
第二节分析框架
第三节死刑改革的大致经过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国民党政府时代的死刑立法
**节引言
……
第四章共产党时代的死刑立法
第五章结尾
第六章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死刑刑事政策:近代以来死刑立法的变迁 节选
(二)对死缓服刑人员进行混合关押问题的看法 人类社会以上述横向的行为固定方式创造出了历史上*为强大的单位力量(如军队),而纵向的行为固定方式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目前人类社会阶段*基本的组织方式。军队、工厂(企业)、家庭是人类社会的3种基本组合方式,他们的力量随着组织的严密程度而递减。对死缓服刑人员而言,现实的状况是他们在本质上与一个长刑期的徒刑服刑人员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完全可以将他们纳入到有期徒刑的管理格局中。我们需要讨论是在《刑法修正案(八)》对死缓作出修正之后,该如何面对需要服刑24年以上的犯罪人的管理问题。通过**部分对服刑人员的调查,我们可以大致知道修正案之后的死缓将与现有的无期徒刑,乃至长期的有期徒刑真正拉开距离,而更接近死刑或终身监禁这样的*高刑罚的角色。这样的改变不但是对服刑人员心理的一种重大的冲击,同时也为监狱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仍是按现在的混合关押的模式,还是真正实现西方监狱的类型化集中管理的模式? 犯罪行为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关系的松弛。在监狱所进行的纵向与横向的管理网络中,采用了服刑人员混合关押的模式,以力求平衡先前高于均值的社会关系束缚感,令服刑人员嵌入到了一种更加复杂和多样的社会关系中。这样的模式会令服刑人员感到一种相对稳定而又自然,同时充满希望的关系氛围,也难以使服刑人员形成高度一致的不悦情绪以及其演化出的危险行为。在实现大规模的监狱化管理之前,劳改队的管理方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社会化的管理方式。 对于支持继续实行混合关押的观点,主要的理由如下:**,混合关押的管理成本比单独关押的要低得多。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有期徒刑的物质投入尚难以达到*佳,在可以预测的未来时间内死缓服刑人数会攀升的趋势下,对他们进行单独管理,物质投入必然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就服刑人员自己而言,他们也更倾向于实现混合的关押模式。他们认为这样的模式更加人性化,会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与希望。第三,就监狱方而言,如果实现了单独的关押,就无法利用其周围的复杂社会关系网来掌握他们的基本行为和心理,一旦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就很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失控事件。混合关押的状态则使得服刑人员心态不易相互传递、感染,乃至封闭的极端,行为的控制上也更加容易。 支持进行单独关押模式的一方的理由包括:**,上述对于服刑人员管理所依赖的基本心态已然有了改变,这些服刑人员往往不会再有积极的改造动力。就这点而言,旧有的依靠减刑/假释的激励机制已然不会再有当初的效果了,我们需要追寻一种新的管理乃至改造模式。第二,混合关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投入有限而不得不予以权衡的方式,就改造效果而言,还是分类关押的效果更好、更专业。第三,混合关押下,死缓的服刑人员不积极的改造态度也很有可能传递给其他的服刑人员,造成服刑人员情绪上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对死缓服刑人员实行单独管理,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
法律 刑法 总则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