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

作者:卢尚纯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802560819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9-12-01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 内容简介

明了宪政思想的真义,发展现行体制的空间,着力具体微细的实践,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宪政建设的可行途径。总结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中国宪政建设是一条渐进之路,既不能贻误时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走下去。

中国宪政的发展与路径选择 目录

引言
章 宪政概述
一、宪政的涵义
(一)规范意义的宪政
(二)限政意义上的宪政
二、宪政与宪法
(_)宪法是宪政的制度基础
(二)宪法保障宪政的实现
三、宪政与民主
(一)民主是宪政的政治性前提
(二)宪政是民主的法治化表现
四、宪政与法治
(一)宪政必须依赖法治发展
(二)宪政是法治的构成部分
(三)宪政是法治的集中体现
五、宪政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宪政的理论基础
一、西方国家的宪政理论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权力制衡理论
(三)代议民主制理论
(四)法治主义理论
(五)天赋人权理论
二、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
(一)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值得社会主义借鉴,这是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重要依据之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确立的重要渊源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宪政的探索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直接依据
(四)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基本点

第三章 中国宪政的发端与延宕
一、中国宪政的发端和延宕
二、中国宪政延宕的因素分析
(一)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和人治传统是近代中国不可能走上宪政的政治原因
(二)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中国缺乏宪政的经济基础
(三)市民社会的缺失导致中国的宪政社会基础的缺乏
(四)宪政文化的缺失导致中国缺乏宪政的文化基础

第四章 宪政在中国的重起和中国需要宪政的理由
一、宪政在中国的重起
二、中国需要宪政的理由
(一)宪政主义认为人性是不完美的,人有自私和滥用权力的倾向,必须约束权力,以降低政治风险
(二)宪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
(三)宪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四)宪政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 中国实现宪政的条件分析
一、执政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加深和对宪政的推动使中国走向宪政的条件逐步形成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宪政兴起的经济基础
三、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之中并逐步成为中国宪政的社会基础
四、法治文化的传播培育了宪政兴起的文化基础
五、民主政治的发展培育了宪政兴起的政治基础
(一)公民自发的政治参与
(二)媒体和公众舆论推动宪政的发展
(三)以法律界人士为主导作用的社会力量通过监督政府的工作、立法和诉讼的方式推动着宪政
(四)一些部门和地方出现主动进行政治民主改
革的探索,正在推进宪政的发展

第六章 中国宪政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宪政的推进模式
二、中国宪政的实现路径
(一)依托现有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宪政体制
(二)实施和完善现行宪法,树立宪法的
(三)实践推进,解决具体问题,逐渐推进中国宪政的发展

第七章 宪政条件下执政党的地位和执政路径
一、执政党在宪政中国的地位
(一)中国共产党是宪法制定者和实施者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进步和创新牵引中国宪政建设向前发展
(三)宪政建设必须和党的改革同步
(四)在中国宪政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关键性的领导作用
二、宪政条件下执政党执政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原则
(二)民主原则
(三)法律至上原则
(四)公平、公正原则
三、宪政条件下执政党的执政路径
(一)明确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二)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来自于法律的确认和宪政的程序
(三)执政党的地位、权力、责任和活动方式等应当得到宪法、法律的确认,使之具有合宪性、合法性;同时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接受宪法和法律监督,任何违宪违法的执政和行为将受到追究
(四)理顺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五)完善多党合作制,扩大社会团体、组织的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党执政方式的民主化

第八章 宪政条件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人大选举制度
(一)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缺陷
(二)改进我们国家的选举制度的思路
二、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制度
(一)建立专职代表制
(二)加强对代表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一)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
(二)完善和加强各级人大的专门委员会
(三)完善会议制度
(四)完善立法听证制度
(五)增加人大直属机构中心
四、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一)宪法委员会的设立及职责
(二)人民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完善
(三)宪法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的关系:指导与监督
五、司法体制改革
六、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制度
(一)中国监督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二)监督制度建设的目标
(三)深化我国政治监督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后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法律 法的理论 法理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