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良法善治的新机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法律解释-良法善治的新机制

法律解释-良法善治的新机制

作者:刘平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08129122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15-06-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法律解释-良法善治的新机制 本书特色

      法律解释是现代法律实践和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书全面呈现了法律解释制度的理论渊源,从方法论层面研究法律解释的主要技术,以及论述了该制度之于构建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必要性。中国的法治现状面临着法条主义、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浪漫主义的三重困惑,而成熟的法治国家早已告别了这样的严格规则主义时代,因此将法律解释制度在实践中落地是当下法治进程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在这样的思考下,作者历史性地考察了法律解释的内涵、属性、功能、相关概念、原则和要素等,以及在应用层面的设计法律解释的规则,法律解释过程中的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等,更重要的是列举许多中外案例并结合当前中国法治环境,提出了我国在构建法律解释制度之时面临的迫切问题。

法律解释-良法善治的新机制 内容简介

全面梳理法律解释制度之理论渊源与技术体系 23个中外经典案例生动呈现“良法善治”之现实意义

法律解释-良法善治的新机制 目录

目   录

导论  良法善治需要构建新的法律解释制度
    一、从两个经典案例的比较说起
二、良法善治与法律解释
三、良法善治的“中国式”困境
(一)法条主义、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浪漫主义的三重困惑
(二)对矫正“恶法”缺乏制度性安排
(三)法律解释学在中国的现实悲哀
四、新的法律解释制度构建之当代中国意义
(一)以适度的法律能动性克服法条主义的僵化
(二)以方法论实现法律目的、价值、原则的“落地”
(三)建构连接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制度性桥梁
(四)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供相适应的法治方式
(五)实现现代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上篇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理

**章  对法律解释的解释
一、从“解释法律”到“法律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内涵
(一)规则解释——说明法律
(二)描述性解释——理解法律
(三)裁量性解释——发现法律
三、法律解释的属性:徘徊在主观说与客观说之间
四、法律解释的功能:从一般到个别的转换
五、与法律解释相关的概念辨析
(一)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二)法律解释与法律事实
(三)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
第二章  法律解释的历史观察
一、法律解释的前世今生
(一)主权者的命令
(二)立法者意志
(三)社会学的加入
(四)发现解释者
(五)小结
二、原意主义或是能动主义
三、迈向第三道路
第三章  法律解释的原则
一、确定性原则
二、客观性原则
三、妥当性原则
四、循环性原则
五、一般优于个别原则
六、法治反对解释原则
第四章  法律解释的要素
一、法律解释的主体
(一)立法机关
(二)行政机关
(三)司法机关
二、法律解释的对象
(一)法律概念
(二)法律规则
(三)法律标准
(四)法律原则
三、法律解释的材料
(一)正义标准
(二)理性和思考事物本质
(三)个别衡平
(四)公共政策
(五)社会道德信念
(六)习惯法
(七)法律学说
四、法律解释的方法 
(一)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与论理解释
(二)需要排除的几种“法律解释”

中篇  法律解释的主要技术

第五章  前提:设计法律解释的规则
一、要不要解释规则
二、如何设计解释规则
第六章  文义解释
一、语义因素
(一)普通词义
(二)专门语义
二、原旨因素
三、想象性重构
四、文义解释的相关规则
第七章  体系解释
一、法意因素
二、目的因素
三、逻辑因素
(一)上下文的逻辑一致性
(二)同一法律部门的概念同一律
(三)反面推定
(四)反类比推理
(五)黄金规则
(六)逻辑因素与语义因素相冲突的裁定规则
第八章  论理解释
一、自然正义原则
二、尊重常识与常理
三、利益衡量
四、个别衡平
五、比例原则
六、成本效益分析
七、公序良俗判断
八、社会学尺度
第九章  立法解释
  一、我国立法解释制度考察
(一)法律解释主体
(二)法律解释权的配置
(三)《解释决议》的不足之处
(四)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五)制度改进路径
二、立法解释的基本操作规范
三、法定解释:同一位阶的法律冲突裁定
四、宪法解释问题
第十章  实施性解释之行政解释
一、行政解释的性质
二、行政解释的指向
三、行政自由裁量权制度评估
四、行政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关系
第十一章 实施性解释之司法解释
一、司法克制还是司法能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法律 法律实务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