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作者:熊海燕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3029247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5-04-01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阐述了社会犯罪学有关犯罪原因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社会结构与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犯罪学、犯罪与合法性、共识与冲突、结构焦点与个体主义、经济与犯罪、现代化与犯罪、社会解组理论、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过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生命历程理论、社会反应理论、标签理论、冲突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类、社会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法学类、社会学类、犯罪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的教学用书,对党政机关、司法系统从事刑事法律研究与管理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西方社会犯罪学的主要原因理论,对于社会结构方面的深层次罪因及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作了深刻说明。书中的一些提法,如社会结构与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犯罪学、犯罪与合法性、共识与冲突、结构焦点与个体主义,涉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用来 解释社会犯罪学的犯罪原因理论,既新颖又颇为恰当。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目录

**章 社会学与犯罪学
**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学的想象力
第二节 社会学的犯罪学
第三节 犯罪与合法性
第四节 多元、共识与冲突
第五节 结构焦点与个体主义
第二章 社会结构理论
**节 经济、现代化与犯罪
一、现代化与犯罪
二、经济与犯罪
第二节 社会解组理论
一、早期理论
二、社会解组理论的复兴
三、对社会解组理论研究现状的批判性总结
第三节 失范理论
一、失范的定义
二、失范理论
三、机构性失范理论
四、相对贫穷理论
五、一般紧张理论
第四节 文化偏差理论
一、亚文化理论
二、差别机会理论
三、暴力亚文化理论
第三章 社会过程理论
**节 社会学习理论
一、不同交往理论
二、差别强化理论
三、中和理论
第二节 社会控制理论
一、自我观念理论
二、越轨遏制理论
三、中和理论和漂移理论
四、社会联系理论
五、自我控制理论
六、控制平衡理论
七、强制控制理论
第三节 生命历程理论
一、紧张控制理论
二、互动理论
第四章社会反应理论
**节 标签理论
第二节 冲突理论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理论
一、多元并存的合法语境
二、犯罪性的私有化与自我控制
三、合法性的非合法化
四、位置性与后现代的不满情绪
第六章 女性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作者简介

熊海燕,女,1978年生,湖北襄阳人,澳门大学犯罪学博士(PhD),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亚洲犯罪学学会监事、澳门犯罪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法学、犯罪学、法社会学、司法制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出版专著1部,参编、翻译法学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联合国课题、区际合作课题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社会犯罪学的原因理论

法律 刑法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