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

作者:汪盛玉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7612198

定价:43.0

出版时间:2014-05-01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 本书特色

汪盛玉编著的《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相关经典论述为依据,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从而揭示出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立论基础、逻辑进程、本质规定及其与资本主义批判、共产主义追求、当代社会公正问题解决的关系。全面阐释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科学内涵,把握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与当代西方主流公正理论的关系,重在论证无产阶级的公正理念,为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导。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 内容简介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成果。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相关经典论述为依据,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从而揭示出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立论基础、逻辑进程、本质规定及其与资本主义批判、共产主义追求、当代社会公正问题解决的关系。全面阐释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科学内涵,把握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与当代西方主流公正理论的关系,重在论证无产阶级的公正理念,为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导。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论 目录


导论
  一、研究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意义
    (一)澄清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误读
    (二)促进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
    (三)加强现实问题向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求解
  二、研究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前提
    (一)确证“公正”的概念内涵
    (二)梳理“社会公正”的内涵
  三、研究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方法
    (一)文献研读的方法
    (二)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章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
  一、社会不公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生产力发展不足是社会不公产生的直接前提
    (二)阶级剥削和压迫是社会不公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公正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劳动者是社会公正发展的主体动力
    (二)阶级斗争是社会公正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社会公正发展的历史趋势
    (一)社会主义公正取代资本主义不公是历史必然
    (二)共产主义公正是人类社会公正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理想主义公正观
    (一)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
    (二)自我意识的本性是自由
  二、理性主义公正观
    (一)国家是绝对理性的象征
    (二)出版自由是公民的权利
    (三)法权是私人利益的工具
  三、人本主义公正观
    (一)异化劳动批判
    (二)异化劳动超越
  四、历史唯物主义公正观
    (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
    (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三)建构自由人联合体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本质规定
  一、所有人共同享受的公正
    (一)剥削阶级公正是少数人的公正
    (二)马克思社会公正是指谓所有人的公正
    (三)“所有人公正”的核心主体是人民群众
  二、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的统一
    (一)权利和义务的历史生成
    (二)权利和义务分离是阶级社会不公的基本特征
    (三)马克思社会公正标示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的统
  三、以彻底消灭阶级为根本要求
    (一)剥削阶级公正观的阶级局限性
    (二)马克思社会公正以彻底消灭阶级为根本要求
  四、保障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一)剥削阶级公正以人的不自由和片面发展为代价
    (二)马克思社会公正是指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与资本主义的批判
  一、资本主义不公的批判
    (一)资本主义生产批判
    (二)资本主义交换批判
    (三)资本主义分配批判
    (四)资本主义消费批判
  二、小资产阶级公正观批判
    (一)蒲鲁东“永恒正义理念”批判
    (二)杜林“平等观”批判
    (三)拉萨尔“公平分配观”批判
  三、马克思与现代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不公批判的比较分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