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作者:吕文浩著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33451851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09-04-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潘光旦在清末民初接受初等、中等教育。他固然深受传统价值观之影响,但所受教育仍以新式为主,其思想中现代的成分当然也远远超过他的父辈。清末十年,废科举、兴学堂,群趋游学异邦。随着“留学热”的出现,许多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学堂、报刊、译书等途径,把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潮输入国内,形成了近代史上西学传播的一个高峰。那时,甲午以后兴起的留学日本的热潮仍在持续,但在清末的*后几年,吸引力更大的留学欧美已处于上升趋势。1911年,在以美国退还的庚款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基础上,设立了一所专门培训留美预备学生的学校——清华学堂(民国后改称清华学校),它为那些略有资产,但家境不甚富裕的中产阶级子弟追求远大前程,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户。1913年,潘光旦遵父亲遗命进入清华学校,开始了长达9年的学习生涯。清华岁月为潘光旦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和中西学的底子,也奠定了他一生成就的根基。
一 诗书之家觅新知
1899年8月13日,短暂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将近一年的一个普通日子,在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一户世代乡绅之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是这个家庭里的第二个男孩。罗店在历史上长时期经济繁荣,富商云集。同时,它也是一个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的古镇,明清两代出过进士8人,举人22人。这个小男孩的父亲,1897年参加江南乡试时中了举,次年进京赶考又中了进士,为二甲十三名,散馆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男孩的降生,为这个崇尚科举功名与多子多福的乡绅家庭又添一桩喜事。父亲是翰林的事实,或许让这个孩子深为自豪,并成为他此后特立独行不断前进的一个动力源泉。多年以后即使成为学有所长、即将出国的青年时,他还用父亲的身份“打击”了另一位日后声名甚隆的人物对自己的不服气。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料想到,这个小男孩,日后会超越父亲的成就,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界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父亲给这个男孩起名潘光直,他后来上学时嫌“亶”字笔划繁多,简化为“旦”字,以后人们熟知的就是“潘光旦”了。在他之前,有一个哥哥潘光矞,在他之后,又有一个弟弟潘光迥。
日后常利用家谱开展学术研究的潘光旦,对自己家族的文献,既熟悉又有感情。他的曾祖父潘世珍所写家谱手稿、祖父的诗集,以及父亲在京师大学堂学习时期的读书笔记,都曾长期在他的手里保存。在一篇文章中,他记述道:“自己翻看上代的遗文,也泰半是缕述难中颠连困苦的作品。”
据早期的家谱记载,宝山潘氏他们这一支,始迁祖是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的潘乾(即潘用中)。1931年,潘光旦在《读(唐錞父子墓志铭)后论三事》一文中提及,他曾读过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文集《震川先生集》,从其中收录的《潘用中墓志铭》与《潘府君室沈孺人墓志铭》得知,他的家族明代中期先从徽州迁到南京,后又从南京迁至罗店,又知罗店潘氏的始迁祖应是潘煦,第二代潘廉,族谱上原列始迁祖潘乾已是第三代。潘乾的儿子“事震川先生在师友之间”,所以归有光的叙述应是有确凿根据的,潘光旦由此“深怪上世为族谱者但知墨守旧稿,并此种现存之材料而不知利用,坐使以讹传讹,三百年来莫之能改”。自从发现家族源出于徽州后,他便开始了对徽州的根祖认同。1934年潘光旦与友人一道到徽州旅行时说,“我们先去拜访本邑的耆宿叶则柔先生;我们问起*近县修志的进行状况,和近来徽属以内各大氏族散布的形势,承他一一见告。我自己的一族,据说在歙县范围以内,只南乡一带较多,邑城的北门一带也还很有几家,可惜我不能多耽搁,否则大可加以访问,也许可以发现一些当初‘始迁’的原委和情况”。1957年他看到皖南大阜谱,得知“我家亦从闽来”。
因此,罗店潘氏的来源,据潘光旦在几十年间不断深化的认识,可以具体追溯到的线索是:福建一徽州一南京一罗店。据归有光文,迁罗第三代潘乾(用中)卒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享年56岁,推算其生年大约在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潘氏迁入罗店的时间也许就在明成化年间。
潘光旦早年的家族生活,材料不多,我们只知道他幼时曾参加过范围较大的祠祭,由一位比他高两辈的族叔祖主祭,到场的约有百数十人。程序是先宣读祭文,其后参加的人按长幼之序下跪叩头,然后是午膳便筵,饭后分赴各处祖坟祭扫。据潘氏族人潘乃鹏回忆:“解放前每年清明节都在祠堂里举行祭祖活动……其费用是由祖上传下的土地的地租收益开支。地租和其他收益由族中推举专人保管,供祠堂和宅邸的修葺和看守祠堂人的费用(修门窗抹桐油)之用,祠堂厅正中后方有一大型橱柜,呈阶梯形,内依次排列着先祖的灵位,高者在中在上,旁为妻室,依次向二侧和下端排列。平时关闭,祭扫时开放。看守祠堂者为一对老年夫妇,当然也有后代。”他还说:“记得有一次是由潘光旦主祭,人矮胖,残一腿。”
作为世代乡绅之家,潘光旦的家族在宝山县较有影响。民国年间编修的县志对潘光旦的曾祖父、祖父及父亲的生平与业绩均有或详或略的记载。
曾祖父潘世珍的记载仅寥寥数语,附在祖父的小传里,“能书善画,作小幅山水,苍秀有致”。祖父潘启图是循规蹈矩的一介书生,以担任私塾老师来谋生,“启图性狷介,不妄交一人,授徒里门。终日督课,不少懈。晨出暮返,必循故道,目不旁瞬,为文务深奥,不求合有司之准绳。中更丧乱播迁,书籍毁于兵火,郁抑侘傺,发而为诗,以诸生终年,仅中寿。嗣以子鸿鼎贵,赠如其官,著见艺文”。类似潘启图一样的读书人,在文风昌盛的宝山县,应多如过江之鲫,他之所以被县志记载,恐怕是因为其子潘鸿鼎的科举功名。
罗店潘氏一族是书香门第,直到潘鸿鼎时才取得了较为显赫的功名。潘鸿鼎就是潘光旦的父亲,县志中的“人物志”、“艺文志”、“选举志”与“教育志”里都有他的相关记载。其生平业绩大致如下:
弱冠补诸生,中光绪戊子副榜,肄业龙门书院,丁酉举于乡,戊戌成进士,改庶吉士,辛丑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时值新政浡兴,注重科学,乃入进士馆习法政,毕业后派赴日本考察,殚心政学,论撰多所发明。壬寅与举人袁希涛辈创立县学堂,规划宏远,开郡属风气先。甲辰复于江湾筹设蚕桑学堂,提倡实业;又以本邑田赋混淆,民困滋甚,于戊申年筹设绘丈学堂,养成学生大举清丈,手订章程百余条均切实适用。宣统己酉被举为本省咨议局议员,递举为资政院议员。民国改元,国务院总理陆征祥招赴京师,荐任为佥事。当阁制甫定乏际,法治未备,事无巨细,独任其烦,恒日不暇给,从未乞假休沐,积劳逾年,以风疾卒,年仅四十有九。鸿鼎天性孝友,家故儒素,俸入悉以奉母,瞻举家服用,伯仲妯娌无间言,称义门焉。生平札记著录积稿甚富,多未卒业,惟所辑《续东华录》行于世。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佛说阿弥陀经
下一篇:2015-中国儒学年度热点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