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精粹
国学常识精粹作者:赵文彤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6813010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7-07-01 出版社:台海 |
第350课 辽上京遗址在哪里?
第351课 迄今发现*古老的岩画在哪里?
第352课 秦始皇陵为何建在骊山?
第353课 牛河梁遗址坐落在哪里?
第354课 古代青花瓷器的烧制中心在哪儿?
第355课 “大地湾”是什么时期的遗址?
第356课 “天下**陵”在哪里?
国学常识精粹 节选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百科:国学常识精粹》: 现代人难免对古人的“一夫多妻制”产生疑问和不解,一夫多妻于情于理都不能说得通,难道古代法律也允许这个制度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妻和妾的区别。妻,是通过相关嫁娶礼节明媒正娶的女子,《汉语词典》对于妾的解释为“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可见明媒正娶和小老婆肯定不是同一概念,俗话说“娶妻纳妾”,夫与妾并非合法配偶,所以说中国古代其实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早在氏族社会,妾只是氏族首领女儿出嫁时的陪嫁,通俗地说属于女奴的一种,后来穷苦家庭出身的女子为生活所迫,为妾的比较多。妾在家庭中身份比较卑微,虽然也为家庭男子生儿育女,但却永远不能享受“妻”的待遇,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是比较高的,这是为妾的女子望尘莫及的,由此可见妾在当时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更有甚者,把妾只作为战败国奉献的礼品。 《谷梁传》载“毋为妾为妻”,指的就是为妾的女子没有资格扶正为妻,若妻子去世了,男子即便有再多的姬妾也属于无妻者,要另寻嫡妻。 妾在当时社会只是一个代表和称号而已,对于当朝天子、皇亲围戚这些权位显赫之人来说,“伎”“婢”“姬”,无一不是妾的灰色缩影,每个华贵高尚的名目背后都有一群在痛苦中挣扎的女子。 第002课古代有成人礼吗? 中同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关成人礼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文字的产生时期。古人“二十而冠”,20岁以前则垂发,称为髫。《后汉书·伏湛传》记载:“髫发厉志,白首不衰。”李贤注:“髫发,谓童子垂发也。”古代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可见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男子束发,不戴冠,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进入成年。举行加冠礼的年龄有20岁和19岁两种说法。其实冠跟后代的帽子形状很不一样,冠并不像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罩住,而是有个冠圈,上面有一根不宽的冠梁,从前到后覆在头顶上。冠的作用也跟现在的帽子不同:主要是为把头发束缚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礼记·冠义》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悌、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 “笄礼”是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捅笄(簪子)的礼仪。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在15岁,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后来女子到了成年又叫“及笄”“笄年”。其形式是把原来垂在脑后的总发或总角盘至头顶,梳成发髻并用笄将之同定下来,但不戴冠。行笄礼,标志这个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仪礼·士婚礼》中云:“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郑玄注:“笄,妇之礼,犹冠男也。” ……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当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