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常识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哲学·科学·常识

哲学·科学·常识

作者:陈嘉映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8671079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8-02-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十五”规划**批立项课题“ 科学世界与日常世界的分合”的成果,在此对教育部的支持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华东师大和童世骏教授,感谢卑尔根大学和希尔贝克(Gunnar Skirbekk)教授,他们为我安排了在卑尔根大学做三个月的研究交流,使我得以专心为本书定稿。不少朋友和学生总认为我在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我将错就错,受到鼓励。妻子和女儿不觉得我在做重要的事情,但既然我爱做,她们就支持,这种支持当然是*重要的。感谢简宁张罗本书的出版,书稿完成后,他读了一过,说是像读小说;那当然*好不过了。南京大学的郭洪体、华东师大的刘晓丽校读了打印稿,建议了不少修订,在此特表感谢。
2006.10.23,于上海外环庐

哲学·科学·常识 目录

【导论】
科学认识
建构主义
哲学-科学
本书章节
——上篇——
【第1章 理性与哲学】
感应思维
觉醒的心智
理知时代
理性与理论
哲学-科学之为真求的理论
【第二章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希腊哲学的文化背景
亚晨士多德的天学
托勒密体系
从罗马到文艺复兴
哥白尼革命
围绕哥白尼
理论的整体性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下篇——
【第四章 经验与实验】
【第五章 科学与概念】
概念与语词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运动
力、加速度、质量
万有引力与可理解性
数学取向
【第六章 数学化】
数与实在
数运与数学
科学的数学化
为什么是数学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自然哲学
自然与必然
实证与操作
预测与假说
一般的实在问题
物理学的实在问题
【第八章 通过反思求取理解】
常识和理论
思辨理论与概念考察
哲学的终结?
哲学何为?

哲学·科学·常识 节选

**章 理性与哲学(节选)
感应思维
哲学和科学都是理性的思考方式。何为理性?我们不妨对照初民的思考方式来审视理性思考方式的特点。
远古人类把世上的事物理解为互相感应的东西,本书把这种理解方式直称为感应思维或感应认知,相当于有些人类学家所称的“ 巫术同一律”或“ 互渗律”。死人和活人互相感应,星辰和生死兴衰荣辱感应,木星主福而火星主祸,女人梦见了神人,或者跑到山里踩了一个脚印,就怀孕了。到庙里求观音菩萨送子也属此类。初民社会中大行其道的巫术就建立在感应思维之上,是控制感应的技术。人们施用魔魇,让敌人、对手得病甚至死掉。初民之间的战争包括了大量仪式性的东西,去掉对方的阳气,增加自己的阳气,都依赖于对感应的信赖。祈雨、祈福、占星术、降灵术、召魂,这些都是我们多少有些了解的感应方式。人类学著作中充满了感应思维的例子。列维-布留尔引用了Phillips记述的一个故事:在刚果的传教士们在祈祷仪式上戴着一种特别的帽子,土著把一次旱灾归咎于这种帽子,说这种帽子妨碍了下雨,要求传教士们离开他们的国家。早期的人类学家相信,在远古时候,感应思维是无所不在的。
我们把它叫作初民的思考方式,或者野蛮人的思考方式,但在我们心里还留存着这类思考方式的很多遗迹。直到不久以前,民间还常见施用魔魇的。义和团民口中念念有词,相信自己受了什么功,刀枪不入。民间所说的跳大神,就是一种感应式的治疗方式。我们身边的人,也有不少仍然相信占星术,相信降灵术,很多人到庙里烧香、求签,想生孩子去求观音菩萨。谐音字的避讳,吉祥用语,也都属于此列。今天,凡是不用因果机制来解释事物的发生,我们都称之为迷信,而我们现在叫作迷信的东西多一半属于感应。种种气功此起彼伏,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于相信感应,例如意念致动:使劲盯着一个杯子,心里使劲移动它,杯子就动起来,或者,瓶子没打开,药片就到手里了。
列维-斯特劳斯早就指出, 所谓“野性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并不随着文明的发生而消失,尽管驯化了的思维的确对野性的思维造成威胁。也许我不信意念致动,也不去烧香求签,但是有些想法我们每个人都很难逃脱。今人不一定还相信天垂象则见吉凶,但逢巨大的自然灾变,人们仍难免会感到它与人事有一种内在关联。有个恶人朝你的父母照片上吐唾沫或者扎一个钉子,你再理性也会怒不可遏。你知道这在物理上对你父母不会造成一点伤害,但你仍然怒不可遏。你可能会说,这里虽然没有物理上的伤害,但却有感情上的伤害。这正是我要说的。感情是原始的认知,或曰源始的认知,它并不遵从物理因果机制。你受过高等教育,可仍然会把负心人的照片撕碎以泄愤,你不一定把这告诉你的负心人,从感情上伤害她,你撕碎照片,在感应世界里,已经伤害他了。
在孩子身上可以发现更多的感应思维元素,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幼童的思想是以“ 象征性游戏”的形式出现的,他同时提示这种思维方式与原始思维的相似之处。梦是由大量的象征构成的,这些象征通常有极为古老的渊源,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反复表明这一点,无须引述。
不过,除了在幼童阶段和梦中,今人相信感应和初民的感应思维有重要的区别。今天只是有些人、在有些事情上相信感应,大多数人不再相信流星和死人有什么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即使你相信流星和人死有关,你所相信的仍然可能和初民有很大不同,因为既然我们无论愿意不愿意都已经有了理性认识,有了科学常识,由此就造成一个区别:初民之相信感应,是他感到事物的感应,而今人之相信感应,多半是一种理智上的信念,不是真真切切感到什么感应:大多数人今天没怎么见过流星,见到了也没什么感觉,无从谈起感应。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