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冯婷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20313254

定价:59.0

出版时间:2017-11-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节选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人类的起源开启了世界崭新的一幕。人的审美意识,与人类的起源是同步的,或是可以追溯到动物的起源。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恰恰源于动物性快感的体验,是动物性快感的发展、升华,因此我们从这一点人手探寻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  (一)从动物性快感到人类的美感体验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主宰着整个世界,无所谓美、丑、善、恶,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既不能主动创造美,也不能欣赏自然之美,因此“美”这个概念的出现源于人类的出现,甚至可以看作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另一大特征。虽如此,人类无论有多少无穷尽的智慧和超于外物的精神享受,都离不开他的动物本性,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问题时,不能完全忽视其动物性,就像审美意识的起源,也离不开动物性,并且是从动物性快感中衍生出来的。动物性快感往往表现在“食”和“性”两个方面。“食”延续人的生命活动,“性”延续群体的繁衍活动,但动物性快感又会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转换。比如,人们在“吃饱”的前提下提出了“吃好”,要求色、香、味俱全,在感官满足的情况下,又提出营养的均衡化要求。再如,人类*初的异性结合是为了繁衍后代,慢慢地在异性的交往过程中除了适婚,还有年龄、身体、相貌等方面的选择,人对不同“美色”的欲求恰恰符合了繁殖合理化的需求。随着生产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动物性本能渐渐升级为精神享受,开始带有某些“美”的色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就曾经讲过,动物在进化成人之前就有了对美的向往与欣赏,特别是表现在动物性择偶活动中。由此可见,人类*初的美感或是审美欲求都是从动物性快感及体验上不断深化发展出来的,审美意识由此产生。  (二)从内容的占有到形式的玩味  无论是中国出土的古代文物还是西方世界的各种雕塑作品,都很难看出是为纯粹审美而创造的,但却多多少少带有审美的目的,并暗含着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以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为例,仅陶器的样式就达20多种类型、40多种样式,可见当时对器皿的分工已经开始走向精细化,也可以想象人们已经开始从“吃饱”走向“吃好”“吃美”,开始注意欣赏雕刻在器皿上的图案之美。从刻在器皿上的图案可知,人们*初的视觉审美源于对味觉的回味,无非是想把饮用食物时的美好感觉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渐渐远离味觉、视觉,有了形式美的理解和向往。人类早期的文饰作品基于对对象的临摹,从内容的占有逐渐转向了对形式的玩味,人类的审美倾向也开始从形象转变为抽象,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审美意识的推进。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借用考古学中的图像分析法做了相关描述。远古时期的人们先有果腹行为,进而将这些快感印刻在使用的工具上慰藉自己,慢慢地,这种功利想法变成装饰需求,装饰进而简化成抽象的图案便于雕刻。这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却昭示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这种在主体方面超出自身,在客体方面超出对象的审美活动,以“情感”来把握“形式”,正是动物性快感与人类审美意识的不同。  ……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冯婷,女,1986年12月生,汉族,籍贯陕西汉中,法学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现于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大学生审美教育实践。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近十年时间,致力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尝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推进审美教育的发展。在攻读博士学位及工作期间,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省、市、校级课题多项。

审美<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43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a>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哲学/宗教 哲学 美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