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

作者:刘成有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6209745

定价:37.0

出版时间:2015-09-01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汉传佛教 内容简介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社会的稳定还是从国际之间的纷争来看,无论是从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还是从处理新型国际关系来看,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问题的复杂,在于民族背后往往存在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宗教问题的重要,在于宗教背后一直深藏着神圣的精神信仰。唯有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一带一路沿线不同的国家之间人民的心灵相通,才能真正助力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助推人类的和平发展。

汉传佛教 目录

序一
序二

**章 汉传佛教的源头活水
**节 佛教创生的背景
一、婆罗门至上
二、吠陀天启
三、祭祀万能
第二节 从乔达摩·悉达多到释迦牟尼
一、释迦牟尼的生平
二、合利的含义
三、如来十号
四、佛教的社会关怀
第三节 原始佛教的主要思想
一、四圣谛
二、十二因缘
三、三法印
第四节 佛教走出印度
一、阿育王与佛教的对外传播
二、佛教僧团的分裂
第五节 菩萨的心量
一、初期大乘佛教的兴起
二、中观派的形成与发展
三、瑜伽行派的创立与发展
第六节 密宗化佛教的无奈

第二章 汉传佛教的历史脉络
**节 初期传播与消化吸收
第二节 开宗立派与三教关系
一、天台宗
二、华严宗
三、三阶教
四、三教关系
第三节 三教融合与经典结藏
一、宋代佛教
二、元代佛教
三、明末四大高僧
四、清代佛教

第三章 佛学的革命:禅与禅宗
**节 禅修与前期禅宗
一、印度文化中的禅
二、佛教中的禅
三、早期禅宗的禅法
第二节 慧能与神秀之争
一、神秀与慧能的真实关系
二、争论双方到底是谁
三、顿渐之争的地位及偈语的真假
第三节 花开五叶的辉煌
一、沩仰宗
二、临济宗
三、曹洞宗
四、云门宗
五、法眼宗
第四节 禅宗思想要点
一、即心即佛
二、随缘任运
第五节 汉藏顿渐之争
一、顿渐之争的背景
二、摩诃衍那的思想与影响
三、顿渐之争的内容
第六节 禅宗的圣典与祖庭
一、圣典
二、祖庭
第七节 清规与生活
一、百丈清规的产生
二、百丈清规的特点
第八节 禅法的演变
一、文字禅
二、看话禅
三、默照禅
四、念佛禅
第九节 禅法的现代形态
一、安祥禅
二、现代禅
三、生活禅

第四章 佛教的普及:净土与净土宗
**节 净土思想的印度渊源
一、《梨俱吠陀》及“奥义书”中净土思想的萌芽
二、《阿含经》和《本生谭》中的净土思想
三、大乘佛教时期的净土思想及经典
第二节 中国净土思想的早期实践
一、净土思想在中国的早期实践
二、道安与慧远的净土信仰
第三节 净土宗的成立与发展
一、昙鸾
二、道绰
三、善导
第四节 净土宗的基本思想
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二、净土宗的佛国观
三、净土宗的众生观和修行观
第五节 日本的净土宗与净土真宗
一、源信的净土宗思想
二、亲鸾与净土真宗
第六节 净土宗的圣典与祖庭
一、圣典:“三经一论”与“五经一论”
二、祖庭
第七节 戒律与生活
一、五戒
二、八关斋戒
三、出家戒
四、菩萨戒
五、忏悔

第五章 汉传佛教的现代转型
**节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对佛教的影响
第二节 杨文会与居士佛教的异军突起
一、杨文会“独领风骚”
二、欧阳渐“别调孤谈”
三、吕激的“学术提升”
第三节 “人间佛教”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
一、太虚的“三大革命”
二、印顺的“人间佛教”
第四节 传统佛教宗派的复兴
第五节 “人间佛教”理念的发展与实践
结语

附录《心经》导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汉传佛教 节选

  《宗教文明品析丛书:汉传佛教》:  前秦苻坚抱定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尽管*终壮志未酬,但在佛教发展史上也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道安到长安,是苻坚攻伐东晋襄阳的成果之一;鸠摩罗什*终来到长安从事大规模的佛经翻译事业,也是他派兵征伐龟兹国、试图再次打通丝绸之路的重要成果之一。据说前秦苻坚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借口仰慕道安、鸠摩罗什的学问,调派大军南征襄阳,西遣吕光征伐龟兹。但在吕光得胜回归的途中,听闻苻坚兵败、与自己一同入朝为将的姚苌自立为帝建立后秦,于是据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后凉,鸠摩罗什也被困在武威。后秦姚兴继位后征讨后凉,鸠摩罗什才在401年年底到达长安。姚兴便迎鸠摩罗什居逍遥园,事以国师之礼,翻译佛经三百余卷。参加译事的约有三千人,都由姚秦政府供养。鸠摩罗什门下名僧辈出,佛教声望日隆。众所周知,鸠摩罗什在长安大事翻译佛经,弘扬般若佛学,这是沟通中印文化思想、促进中国佛教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他的出家弟子中如僧睿、僧肇辈都是当时中国的博学才子。他们所构成的“关中什肇僧团”深刻地影响了南北朝佛学界。尤其是僧肇著《肇论》,融合老庄的思想,提倡“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关键性著作。道生、慧远等人的佛学论著,受鸠摩罗什的影响也都很大。  鸠摩罗什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创了外来文化经典翻译的“国译”时代。鸠摩罗什的译经事业是由于一个政权所支持而取得巨大成就的。鸠摩罗什以前的佛经翻译都是个体的行为,基本上属于“散译”,翻译的经典也很不系统,基本上是译主熟悉什么经典就翻译什么经典。但鸠摩罗什通晓般若类经典,他主持翻译的佛教经典非常系统,而且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动员了大量的名士才子相助,使佛经的翻译内容准确、文辞优美,开创了佛经文学的新局面。二是由鸠摩罗什的翻译而系统传来的印度佛教哲学摆脱了以往传播佛教大多靠神通来显化的庸俗局面,为佛教在深层思想上与儒、道分庭抗礼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这种贡献是巨大的,它为佛教*终融人中国文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后,所谓的儒、释、道三家之学构成中国文化全貌的总体称谓。三是因鸠摩罗什东来的影响,出家僧尼日众,在广泛扩大佛教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导致了出家僧尼品类不齐、滥竽充数的弊病,终使姚秦政府设立僧官专门管理僧众,为以后中国历代政权的僧官制度奠定了基础。赵朴初说:“他的伟大成就是由于他有丰富的学识和持久的努力。这一位有印度血统在今天中国西北(新疆库车)出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师,是中印两大民族共同的光荣。他和后来的玄奘法师是翻译事业中两大巨匠,他所译出的三百多卷典籍,不仅是佛教的宝藏,而且也是文学的重要遗产,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上的影响非常巨大。在他的讲授和指导下,造就了成千的人才,使当时的佛教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传入主要是从西北一路传来,中国文化的中心也都在黄河南北一带。南方学术思想的主流仍然是老、庄、孔、孟。不过佛教在南方也有适当的传播与发展。比如道生法师对于较早传人的中极恶重罪的众生(一阐提)不能成佛的主张,就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义有未赅”,极力倡导极恶重罪的众生也具有佛性,而且到了悔罪自新时便可成佛。他“顿悟成佛”的主张不被当时僧众认可,他本人也被僧团开除。无奈之下他隐居虎丘山,自为石头说法。“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便是道生的故事。后来《涅槃经>全部翻译完成,才证明他所说不错。到了梁代的时候,梁武帝对佛教十分推崇。他自己不仅数次舍身同泰寺,而且还颁发了《断酒肉文》,为汉传佛教的素食传统开了先河。在这个过程中,真谛(498-569)在南方译出的如来藏系佛教典籍,对中国佛教后来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真谛于546年来华,563年译出无著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释论》,564年译出世亲的《俱合论》,566年到567年又重译《俱合论》。真谛不仅是翻译大家,而且也是一位义学大师,来华日久,擅长中国语言,所译经论,随翻随讲,经弟子记述成为义疏。传习之者称为摄论师及俱合师。真谛到中国后二十余年,译出一百多卷重要经论,是鸠摩罗什以后玄奘以前二百余年中贡献*大的译师。但真谛所译传之学在隋唐之际的中国佛教界曾激起很大波澜,因而引起了后来玄奘法师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动机。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宗教 佛教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论语别识     下一篇: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