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02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02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02

作者:冈田武彦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229116149

定价:49.8

出版时间:2016-12-01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02 本书特色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特别是儒学发展史为背景,在简明生动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特点的基础上,不仅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历史作用,而且系统和细致地论述了阳明心学的分化、演变和明代中后期王门各派各家的离合同异、学术宗旨,并以阳明学、阳明后学与朱、陆之学,特别是明末其他儒学流派做了具体而微的对比。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不仅能使读者宏观而系统地了解明代儒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发展史、演变史,而且能给读者以很大的思想启迪,深入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02 内容简介

☆ 国际儒学泰斗、《王阳明大传》作者冈田武彦成名作及代表作、阳明心学进阶读本 ☆ 阳明学与阳明后学研究扛鼎之作 哲学大师陈荣捷、著名汉学家狄百瑞、著名哲学家唐君毅高度评价 ☆ 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董平、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林月惠、原韩国阳明学会长崔在穆 齐力推荐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是《王阳明大传》作者、国际儒学泰斗冈田武彦先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被公认为日本研究阳明心学的扛鼎之作,畅销书《明朝一哥王阳明》的作者吕峥曾坦言自己早年读此书,“只觉力透纸背,酣畅淋漓,深感古人‘《汉书》可以下酒 ’之说不谬。” 当大多数学者把目光集中在对近代有革新倾向的阳明学亚流流派上,致力于探讨其中具有的某种现代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萌芽时,冈田先生深知明末阳明学与朱子学相互辩难、互相匡正,救正流弊而催生的深刻的体认之学,对思想界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另辟蹊径,填补空白,在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阳明心学产生的原因、特点、社会影响,以及阳明心学的分化、演变和明代中后期王门各派各家的离合同异、学术宗旨的基础上,对阳明学、阳明后学与朱、陆之学,特别是明末其他儒学流派做了具体而微的对比,使读者宏观而系统地了解明代儒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发展史、演变史,因而是阳明心学爱好者理解阳明思想的极好进阶读本。 尽管明末儒学的资料严重不足,且明末朱子学、陆王学与佛教、道教思想微妙交错,把握其精神实质十分困难,但冈田先生仍驾驭得游刃有余。他将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融化在对研究对象的“追体认”的过程之中,其语言的现场感和今世感很强,使《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既充满古人之义理,又饱含自我之哲思。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十五年前首次引进中国,中文版受到汉语世界的广泛关注,其所展现出来的富有前瞻性的深邃思想以及极具开阔性的学术视域,至今仍具有其特殊魅力和启迪作用。该书对海内外学术界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可以从哲学大师陈荣捷、著名汉学家狄百瑞、著名哲学家唐君毅等学术界泰斗们的高度评价中窥见一斑。该书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5ZDB009)成果之一。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旧版绝版近十年,许多读者设法寻找此书。此次由重庆出版社推出新版,校译者钱明教授是冈田武彦的大陆弟子,也是阳明学研究专家。钱教授校译历时两年多,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对原书所引用的大量文献典籍进行仔细校对之后,还对原译文进行了修改和润色,许多关键性内容甚至推倒重译,如此费心费力,缘于期望为广大阳明学者、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既有较高学术性又有相当可读性的阳明学尤其是阳明后学的精良译著。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02 目录

**章 绪论

**节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
002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变
008 阳明心学的兴起与分化
012 明末流行的三教合一论
第二节 明学的源流
016 全体大用的思想
018 朱子的全体大用思想之展开
020 元朝的儒者
022 明初的大儒
023 朱陆同异论的源流
026 草庐到篁墩的朱陆同异论
**章 绪论 **节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 002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变 008 阳明心学的兴起与分化 012 明末流行的三教合一论 第二节 明学的源流 016 全体大用的思想 018 朱子的全体大用思想之展开 020 元朝的儒者 022 明初的大儒 023 朱陆同异论的源流 026 草庐到篁墩的朱陆同异论 第二章 王阳明与湛甘泉 **节 总论 第二节 王阳明 034 阳明心学的先驱 036 以科举为目的的书院教学 038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 041 “学三变”与“教三变” 042 “知行合一”论 044 “事上磨炼”说 047 为学之头脑 050 “致良知”论 052 “格物”论 054 湛甘泉的“随处体认天理”与王阳明的“致良知” 055 本体工夫论 059 “万物一体”论 第三节 湛甘泉 066 以天理为学之头脑 067 浑一之学 069 心性合于一 073 工夫即本体 075 中正即道 077 “知行并进” 079 “体认天理” 083 “求放心” 085 以自然为宗与“两勿”论 088 “格物”论 第三章 王门三派 **节 总论 第二节  现成派(左派) 100 直下悟入 101 “四无说”与“四有说” 102 “无中生有”说 104 “生几”说 108 浑然即一 109 “范围三教” 110 王心斋的思想 第三节 归寂派(右派) 112 “归寂”说 114 “研几”说 116 “虚寂”之体 123 “致中”与“致和” 126 “夜气”之存养 127 “戒惧”与“恐惧” 1133 “万物一体” 第四节 修证派(正统派) 135 “知觉即性” 136 “真诚恻怛” 138 “慎独”与“戒惧” 142 主工夫而言本体 145 “循其良知” 147 “实地用功” 第四章 现成派系统 **节 总论 154 平实派 155 容禅派 156 气节派 156 旷达任诞派 156 现成派之展开 第二节 罗近溪 160 “从无入有” 163 “悟”与“信” 166 “赤子之心” 168 “孝、悌、慈”三德说 170 “仁”之生机 第三节 周海门 172 当下之信 173 浑一之体 175 贵自得 177 “悟得真己” 178 《九谛》与《九解》 181 《圣学宗传》 第四节 耿天台 183 初心之生机 185 庸德庸行 188 “四句教”解 189 实修实事 190 异端之辨 第五节 何心隐 193 心隐之气节 194 贵“意气 195 实事实用 197 设“聚和堂” 第六节 李卓吾 199 以实用为宗 201 道为虚空 202 童心说 204 晚年好《易》 附录 论《李氏说书》 205 关于“李氏说书” 209 关于“说书”之思想 第五章 归寂派系统 **节 总论 第二节 王塘南 219 “虚寂”说 221 “研几”说 223 性命论 225 “透悟”说 第六章 修证派系统 **节 总论 第二节 李见罗 235 心性之辨 238 摄知归止 240 直达性命 242 修身为本 244 止修并举 245 性体工夫 第七章 湛门派系统 **节 总论 第二节 许敬庵 253 “克己”之学为宗 255 评王门现成派 257 先工夫后本体 第三节 冯少墟 262 异端之辨265 驳“无善无恶』 266 “一体”之旨 第八章 批判派与复古派 **节 总论 第二节 冯贞白 279 圣学致用 280 定理实存 281 循礼穷理 282 朱王之辨 285 王学批判论 294 陆王之别 第三节 陈清澜 299 陈清澜的影响力 299 “心性相随”论 303 陆学归禅 304 主敬穷理 307 异端之辨 第四节 吴苏原 314 理气浑一 316 “中”为性体 317 心性之辨 320 物实理虚 321 工夫次第 第五节 郝楚望 325 事外无理 327 先行后知 329 性习不离 330 实用之道 334 自然之动 335 习而成圣 338 养气为要 第九章 东林学和刘蕺山 **节 总论 346 东林学之发端 350 蕺山之学第二节 东林学 355 东林学的本旨 356 性善说的复兴 360 心理一体论 363 反身而诚 366 中庸之道 367 主静未发 372 太虚思想 373 工夫之修 第三节 刘蕺山 380 主宰即流行 382 性非定体 384 意念之别 386 喜怒哀乐之“中和” 389 好恶之意 391 “慎独”说 394 以意为根 395 诚即思、思即诚 400 译后记 402 校译者后记信息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