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作者:叔本华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40778910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6-09-01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本书特色

叔本华讲述辩论艺术的传世原著,简体中文版全球首次出版。 叔本华认为,无论主张是对还是错,所谓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大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因之,必须让争论成为一种艺术。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 为此,叔本华以西方先哲的辩证与逻辑为出发点,归纳出38种辩论招式,涵盖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领域,以绝妙的方式引领读者理解辩论的艺术。全书妙语如珠、睿见迭出,读来饶富兴味。 本书位列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从每一种辩论技巧的解析,到具体的应用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篇幅精当、睿见迭出。无论你想学习逻辑严密的滔滔辩才,抑或想在思想的砥砺中找寻真理,本书都极为适用。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内容简介

叔本华传世原著,简体中文首次出版! 不计任何手段,赢就等于有理吗?让哲学家叔本华的辩论38计,锻炼你“思想的剑术”。 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 张汝伦等多位哲学名家专业力荐!   l 本书写成于1830年,于1864年首次出版。它可能是非关叔本华学术立场的作品中*受欢迎的一本小书,不仅位列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更成为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那么,它究竟仅是一部教导人在任何争论场合都保证可以获胜之技巧的书籍,抑或是一本对思维、修辞、论证、诡辩等进行检视的哲学作品?叔本华究竟为什么要写作这本书? l 如果说叔本华给人的惯常印象是大谈人生痛苦的悲观主义哲学家,那么,读过本书之后,读者肯定会对叔本华有不同的印象和认识。写作本书的叔本华给人的感觉是一位非常冷静、客观、严谨且富有洞见的学院派学者;他对论争现象以及论争辩证法的深入描述,既有现象学家的敏锐忠实,也有分析哲学家的鞭辟入里;我们从中感受不到任何“悲观”的色彩,反而是他作为哲学家对“真相”的赤裸裸的探究和对人的劣根性的毫不留情的直面。 l 叔本华在书中归纳的辩论38计包括:扩张、利用多义词、*化、迂回、利用假前提、隐藏的循环论证、让对方承认的多于必要、提出挑衅问题、打乌鱼战术、恶意操纵、归纳对手承认的事实、委婉语和粗直语、两害相权取其轻、自我宣称、假动作、挑衅、吹毛求疵、中断讨论、将对手的论点一般化、隐匿证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刺激对手夸大不实、利用结果反驳、利用反例反驳、反转论证、火上加油、对旁观者的论证、转移目标、诉诸权威、宣称不懂、以递归的方式反驳、否决实用性、针对弱点穷追猛打、釜底抽薪、空话连篇、反驳证明、人身攻击。 从每一种辩论技巧的解析,到具体的应用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篇幅适中、睿见迭出,既适合对辩论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专业的哲学研究者研读、收藏。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目录

导论 摇摆于逻辑与诡辩之间  张志平论争辩证法辩证法的基础辩论三十八计附录   残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孙云平叔本华辩论三十八计详解 冀剑制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相关资料

慎思明辨,哲学之本。荀子曰:“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叔本华亦曰,真正优秀的人“具有足够的智慧,不会去说些荒谬的事,也不会因此而蒙羞,他们所争的是道理而非权力,他们会听取并思考他人所陈述的理由,最后,他们重视真实,乐于聆听好的道理,即使是出于对手之口。此外,如果正确不是站在他们那一边,他们也有足够的意愿去承受自己是错误的事实”。东西哲人,心同理同。以此心此理读此书,思过半矣。 ——张汝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争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发现客观真理,另一种是为了获胜或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相应地,本书对读者也就具有双重作用:如果你想在辩论中“出奇制胜”,那么,了解本书中叔本华所总结的论争辩证法的三十八计并实践之将不无助益;如果你想在辩论中探求真理,那么,阅读本书后,你就不会轻易被三十八计中的任意一计所迷惑或驳倒,而能是立刻识破并化解它们,使之不再成为你探求真理的障碍。 ——张志平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本书《叔本华的辩论艺术》正是哲学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发挥作用的明证之一。在叔本华的铺陈与举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特性以及人与人互动时可能的反应与局限所在。通过本书的哲学分析与观照,我们可以从思辨的层面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他者、认识群众——简言之,我们可以从其中读出“人性”。 ——孙云平  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专任教授   叔本华特别强调,当我们发现别人跟自己在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想法时,通常不会先审视自己是否有错,而是先假定他人有错。……事实上,当人们看一件相同的事情,常常会有不同的预设,形成一组不同的前提,当对方用他的前提来推理我们的结论时,也会有相同的感觉。所以,双方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才有利于分享不同的想法。 ——冀剑制  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专任教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印光大师口述     下一篇:孔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