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通史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印度哲学通史

印度哲学通史

作者:黄心川著

开 本:23cm

书号ISBN:9787534772306

定价:86.0

出版时间:2014-07-01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印度哲学通史 本书特色

印度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和探讨了很多问题:世界的起源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的本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的实在性、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思维的辩证发展、语言逻辑与实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社会苦难的方法等,这些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涉及的问题。

印度哲学通史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印度古代哲学、印度近现代哲学、印度近现代哲学家辨喜研究三编。该书对印度吠陀时代、奥义书时代、六派哲学、印度教、佛教哲学等古代哲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印度近现代甘地、泰戈尔、奥罗宾多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印度哲学通史 目录

上编 印度古代哲学
 **章  导言 
  一、印度概说 
  二、印度哲学史概观 
  (一)古代哲学
  (二)中世纪哲学 
  三、印度哲学的基本特征 
  四、研究印度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二)当前印度哲学史研究中的主要倾向 
  五、印度哲学与中国 
 第二章  吠陀中的哲学思想萌芽 
  一、《梨俱吠陀》时代
  二、名称和内容 
  三、多神论与一神论 
  四、哲学思想萌芽 
  五、社会伦理思想 
 第三章  奥义书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一、时代 
  二、名称 
  三、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心思想 
  (一)梵我同一 
  (二)轮回解脱 
  四、素朴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对立的时空观 
  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阵营、两条路线的斗争
  ———邬达罗迦与耶若婆佉 
 第四章  沙门思潮 
  一、沙门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六师”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一)富兰那·迦叶的道德否定论 
  (二)阿耆多的唯物论 
  (三)婆浮陀的七原素说 
  (四)拘舍罗的命定论
  (五)散惹耶的不可知论
  (六)尼乾子的多元实在论 
  四、对“六师”的评价 
  五、“六师”在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  顺世派的哲学 
  一、名义和史料 
  二、哲学和社会思想 
  (一)基本特征 
  (二)自然观 
  (三)认识论 
  (四)社会伦理思想
  三、顺世论的历史发展线索 
  四、在中国的影响 
 第六章  生活派(邪命外道)的哲学 
  一、名义和史料 
  二、生活派的历史发展线索 
  (一)前期的生活派 
  (二)后期的生活派
  三、哲学和社会伦理思想 
  (一)命定论 
  (二)原子论 
  (三)宇宙观 
  (四)认识论 
  四、余论 
 第七章  耆那教的哲学 
  一、名义和史料 
  二、哲学思想 
  (一)非一端论 
  (二)世界观 
  (三)认识论 
  三、宗教和社会思想 
  四、耆那教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影响 
 第八章  佛教哲学 
  一、分期和史料 
  二、原始佛教 
  (一)佛陀的生平 
  (二)原始佛教的宗教哲学思想 
  三、部派佛教 
  (一)成立的时代 
  (二)佛教的结集 
  (三)统一佛教的派别分裂和原因 
  (四)部派佛教所争论的主要问题 
  四、大乘佛教 
  (一)兴起的时代 
  (二)大乘思想的特性 
  (三)大乘佛教兴起时期的经典和思想 
  (四)大乘的主要派别———中观派与瑜伽行派 
  五、密教 
  (一)兴起的时代
  (二)派别和经典 
  (三)哲学思想 
  六、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及其原因 
 第九章  数论派的哲学 
  一、婆罗门教系统诸派哲学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派别斗争情况 
  二、数论派的哲学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二)数论的起源和发展 
  三、古典数论的二元论学说 
  (一)世界观 
  (二)认识论 
  (三)社会伦理学说 
  (四)古典数论的社会作用 
  四、简短的结论 
 第十章  瑜伽派的哲学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二、瑜伽的起源和发展 
  (一)早期瑜伽 
  (二)古典瑜伽 
  (三)后期瑜伽 
  三、瑜伽与佛教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四、对瑜伽的几点评价 
 第十一章  胜论派的哲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