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作者:顾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5501819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15-11-0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本书特色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为顾城、谢烨及德国朋友的谈话;二是顾城于1993年7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所做的《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报告全文;三是会后答问。全书全面展现了顾城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的心得与领悟。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内容简介

1.《生生之境》收入顾城全部哲思作品,全貌呈现,插有69幅顾城手绘图、34张顾城毛笔字。   2.采用全翻开露脊装帧形式,牢固不易断裂;   3.用纸考究,装帧新颖,图文并茂,收藏佳选;   4.这部书是“立体的顾城”的一个绝佳体现,“诗人”标签下的顾城,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布道者一样娓娓道来、像学者一样透彻灵悟,读了你会懂。   这是一个勤读书、好深思的顾城在说话,也是顾城哲学观—他的纯粹哲学理念一次集中表达,因此将其单独成卷。 《顾城海外遗集》系列其他已出版图书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目录

目录前篇:这是“没有目的的‘我’”—《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撰写与烨谈这世界真是越来越悬了/009哲学是真知/018这道理浅显得很,千古一理/032每个刹那都是永恒的/035中国有心学和理学/046这是根本的尴尬/050纯道德是美感精神/060哲学不过是诚实罢了/068灭的目的或许就是生吧/070现在就是这样地在找宇宙真理呢/076思者不在,在者不思/088逻辑竟然走不出逻辑/103作为本体变幻万物……/109西方他是……倒过来的不分/126可是何以诞生了人?/136而中国不如此镇不住/146聋人的梦里一定也有声音?/154他生不是对死而言的/171“名”这边就是所谓的客观……/187你形同草木但是心若精灵/203正篇: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一、自然之本意/218二、自然之境的退衍/221三、自然观与思辨/223四、自然的方法论/225五、关于自然哲学的表达/228六、哲学方式的类比/231七、纯哲学——自然所在/234八、自然哲学的诗境/236九、自然哲学的戏剧/238十、人们回避的哲学的另外一面/240十一、从自然看自然/242后篇:宣读《自然哲学纲要》答问编后记/299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相关资料

1.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搜索/心也许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相信了雨后的塔松/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无数被摇撼的记忆/抖落岁月的尘沙/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著名诗人舒婷   2.我读顾城*近的一首诗,题目叫做《我们写东西》。诗里说:“我们写东西,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一粒一粒运棋子,有时,是空的,集中咬一个字,坏的,里面有发霉的菌丝,又咬一个”;诗里还说:“不能把车准时赶到,松树里去,种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松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语言,就是“集中咬一个字”的那个“字”,对于顾城是什么意义呢?一九八七年底在香港中文大学,听顾城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语言就像钞票一样,在流通过程中已被使用得又脏又旧。但顾城有时也须向现实妥协,他承认语言的使用功能,并且利用这功能来与人交谈,在大学讲课,于某些场合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诗。这使用功能于他还有一种船的作用,可将他渡到大海中间,登上一个语言的岛。这是一副语言的岛屿景观,它远离大陆,四周是茫茫海天一色。   ——著名作家王安忆   3.顾城悲剧令我震惊,我一时无以言对。除了回答一次来自远方的电话采访之外,我保持了沉默。顾城、谢烨、英儿都是我的年轻朋友,英儿更是我的学生,我对他们了解甚多。我失语,是因为我痛苦至深。对顾、谢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人世,我极为遗憾。谢烨是从外表和内心都非常美好的女性,我对她充满怀念。不论有多少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我无法掩饰对顾城这一行为的厌恶,我当然遣责他疯狂式的残忍。   ——北京大学教授谢冕

哲学卷-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93),1956年生于北京,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顾城1987年5月29日赴德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其后半年间于欧洲讲学及参加学术活动,到访瑞典、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荷兰、芬兰等国家。其间的发言演讲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同年12月参加香港现代文学研讨会,接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语系聘请,于1988年1月初移居新西兰,任职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以后的两年半中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当代文学,并一度兼口语课,在大学假期曾应邀赴美讲学。1992年3月应德国DAAD学术交流基金会邀请,赴柏林从事文学创作;1993年3月获伯尔基金继续在德写作,其间先后赴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法兰克福、美国参加文艺活动,以中国哲学、艺术为主题,贯通古今,向西方世界宣传中国文化艺术。至1993年10月辞世,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写诗、撰文、讲演、对话,与国际友人交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