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鉴-第2版-典藏版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论语全鉴-第2版-典藏版

论语全鉴-第2版-典藏版

作者:孔丘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8001552

定价:38.0

出版时间:2014-01-01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论语全鉴-第2版-典藏版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至今已有2500多年。它的哲学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及华人世界,是重要的儒家经典。本书对《论语》一书进行了全面的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解读。

论语全鉴-第2版-典藏版 内容简介

1、《论语》原文及译文根据权威版本核定,辅以通俗易懂的译文,并结合古今中外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全面领略《论语》这部伟大典籍的思想之美。   2、全书配以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精美图片,以增强读者对《论语》一书的感性认识以及阅读愉悦感。   3、在一版的畅销基础上全新修订而成,内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练,装帧更具品质感,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

论语全鉴-第2版-典藏版 目录

学而**
 在孔子看来,道德是修身治国的根本,所以他非常重视教化的作用,并开明宗义地提出:学而时习之。因为求知是沟通心灵与德性的桥梁。在求知的过程中,可以懂得为人处世和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当心灵*终到达道德之彼岸时,一个人就能够从人生的至高境界中体验到无尽的欢悦。
 
 为学常温,自有境界
 以仁做人,孝悌为本
 是非常思,一日三省
 恪操守道,真心待人
 温良谦恭,能得厚报
 秉之以礼,符合于义
 贫富自安,修身为业
 求被人知,不如知人
为政第二
 美好的品德是人生的基础,也是为政的基础。正如盖房子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修建坚固而耐用的房屋。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学识也难以有益于人,甚至还会害人,而且知道得越多害人越深,权势越大破坏越广。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总会以德为原则,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所有。
 
 为政以德,思也无邪
 尽孝由心,遵礼而行
 察人知人,温故知新
 君子不器,完善自我
 学而常思,常有心得
 行事有道,使人信服
八佾第三
 中国有句格言:“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处世的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不争”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在生意场上也好,在外交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团体之间,也无需一个劲儿“争”到底,退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而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不争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德行,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更是“礼”的具体体现。
 
 仁而知礼,不慕虚荣
 君子不争,争则依礼
 遵礼由心,执礼宜诚
 崇尚礼义,待人以礼
 行之有度,既往不咎
 处世从容,不失善道
里仁第四
 仁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为人的根本。它能让你的人生充满阳光,能使你成为真正有德的君子。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就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成就自身的道德。当你成为一个仁德之人时,是*具亲和力的。
 
 居于仁境,怀仁知仁
 矢志求道,不畏艰辛
 君子之行,合于道义
 礼让为上,正视自己
 重义轻利,见贤思齐
 劳而不怨,珍视孝道
 言行以德,为人不孤
公冶长第五
 修养之高低,完全可以通过言行判断出来。孔子就是据此对自己、弟子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品行做出了恰当的评价。古人以璧玉比喻一个人的人格,璧玉上如果有了一块小小的斑点,这块璧玉就不好了;如果不注意言行,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像玉一样受到玷污。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防微杜渐,扬长避短。
 
 知人知己,难能可贵
 察人知人,听言观行
 敏而好学,可知天道
 恭敬爱人,仁之所在
 遇事常思,而后再行
 待人宽宏,为人忠信
雍也第六
 “中庸之道”是孔子为我们提供的安身立命的忠告。处世为人要讲究一个“度”,恰如其分,保持“中庸”是处世为人的*高境界。过刚易折,过柔则卑。坚守平常心,就能进退自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周旋有术,游刃有余。
 
 内心平和,能有作为
 不忘贫穷,不违仁道
 修身养德,品行自高
 文质彬彬,堪为君子
 仁者智者,心境自高
 君子怀仁,不失中庸
述而第七
 人生短短百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何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呢?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即在于他们以德为重,拥有坦荡的胸怀,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变得宽广坦荡。有了坚定的志向,纯洁的思想,坦荡的胸怀,自然就能淡看贫富,不忧不惧,不计毁誉,无欲而刚。
 
 志在于道,行之以方
 德在心灵,行藏在我
 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追求仁道,乐以忘忧
 敏以求德,择善而从
 见善而行,仁德可至
 躬行君子,胸怀坦荡
泰伯第八
 君子修德求仁,有道有节。孔子在这里所论述的仁者行为,主要偏重于在现实中施行的方法问题,只有那种彻底吃透“仁”的内核精神,对有害于“仁”的各种手段伎俩洞察明白的人,才可能真正地施行仁德,坚守气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柔软的身心     下一篇:道德经全鉴-第2版-典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