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作者:陈涛

开 本:01

书号ISBN:9787101059342

定价:19.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祈祷是无益的,重要的在于修文德,节嗜欲,宽政爱民。
这些,都含有朴素唯物论的因素。在君臣关系上,晏子两
次提到“和”与“同”的问题。他把不问是非,一味顺从君
主称为“同”;而“和”则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
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
否。”能够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识到事物对立统一、相
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无疑具有辩证法的因素。
    在思想学术方面,《晏子春秋》虽然难归入某一学派,
晏婴本人的思想在当时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流派,但从该
书所反映出的政治思想倾向看,晏婴以“重民”“民本”为
核心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却代表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
的愿望。
    结合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经验,晏子深刻认识到,统
治者“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
贱于害民”(《问上》二十二)。他对齐景公“与民为雠”、
“不顾民而忘国”的行为多次提出批评,警告说:“今君不
革,将危社稷。”(《谏下》八)并尖锐指出:“君得罪于民,谁
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谏上》十三)
民诛”观点的提出,不单对国君,对整个统治阶级也是严
正警告。基于这样的认识,晏子提出了可贵的“民本”观
点:“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义,谋之法
也;民,事之本也。”(《问上》十二)“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
正者,以民为本也。”(《问下》二十一)“民本”观点的提出,
与晏子“世民”的出身,与他长期“近市”居住对民间疾苦
有较深的了解,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长期从政的实践,都
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这样说,重视人民的作用,政令以民
为本,是晏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以“重民”“民本”思想为
核心,晏子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主张:
    薄赋敛,省徭役,以减轻人民负担。晏子多次批评景
公“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问
上》七),“兴事无已,赋敛无厌”(《外上》三),反复强调要
“俭于藉敛,节于货财,作工不历时,使民不尽力,百官节
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
知其贫富,勿使冻馁”(《问上》二十六),指出君主应该“饱
而知人之饥,暖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谏上》二
十),谏止景公修建大台、长廉、邹之长途之役,解除了人
民沉重的徭役负担。
    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针对景公“藉重而狱多,
拘者满国”、对人民“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
“诛谬如仇雠”的残暴行径,晏子不断予以批评,认为执政
者应该“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
以加罪”(《问上》十七),指责景公滥施刑罚,以致弄得市
场上“踊贵而履贱”,明确提出省刑罚的主张:“弛刑
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这在客观上起到
了减轻人民痛苦、保护人民生命的作用。
    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晏子反复强调,贤君治理
国家的原则是:“其政任贤,其行爱民……从邪害民者有
罪,进善举过者有赏。”(《问上》十七)认为“有贤而不知”、
“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是国家不吉利的事;而得贤的方
法是“举之以语,考之以事”(《问上》十七);“无以靡曼辩
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
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问上》十
三)。晏子认识到人无完人,对人不可求全责备的道理,
他说:“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故明王
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
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问上》二十四)对结党
营私之徒,谗佞谄谀之辈,晏子深恶痛绝,把这些人比作
社鼠猛狗,认为他们是治国之长患。像这样,既讲举贤任
能,又明确提出贤能之士的标准,就把尊贤使能的思想提
到了一个新高度。
    廉洁节俭,并身体力行。对景公的穷奢极欲,晏子敢
于犯颜强谏。对私欲和富利,他认为应当加以限制,如果
无节制地追求满足私欲和得到富利,就会遭受祸害。据
此,他提出了“廉者,政之本也”的卓越论断。基于这样的
认识,晏子本人虽身居相位,却一直过着节俭乃至清寒的
生活。他多次拒绝景公的赏赐,反对更换、改建自己的简
陋住宅,甚至坚持交出自己的俸禄、食邑和车辆。他之所
以能够做到“贫而不恨”,甚至心甘情愿地“以贫为师”,是
因为对廉洁节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洁下。”即
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下属,使下属廉洁节俭;为国民做表
率,以防止世风的侈靡,其用心可谓良苦矣。
    以礼治国,以礼治民。作为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的礼,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晏子认
为,礼“可以为国”,可以“御民”,其具体内容则是:“君令
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经
也;君令而不违,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
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妇听而
婉,礼之质也。”(《外上》十五)实际上是把它作为调整统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