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200073034

定价:23.8

出版时间:2008-09-0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经典通读第2辑:道德情操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的代表作。《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道德情操论》:探讨人类追求财富的原因,让你深刻认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道德与财富之间的矛盾。

道德情操论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求富有道即合德——《道德情操论》导读
温家宝总理谈《道德情操论》
**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篇 论合宜感
**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彼此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 论感情的一致性是我们用以判断别人行为是否合宜的标准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可亲可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适宜的激情
**章 论源于肉体的激情
第二章 论源于习惯的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与否对判断行为合宜性以及情景差异与对赞同态度的影响
**章 论对悲伤和快乐产生同情的激情程度的比较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论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章 论报答应该感激的人,惩罚应该愤恨的人
第二章 论感激或愤恨对象的合宜性
第三章 论赞同施恩者才能同情受益者的感激和赞同损人者就不能同情受难者的情形
第四章 对前几章 内容的概述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与仁慈
**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和悔恨的感觉,以及对优点的自觉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结构的效用
第三篇 论涉及行为的优点或缺点时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命运影响所及的范围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不恒定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 论评判自我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以及责任感
**章 论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以及值得赞扬的热爱,对谴责以及该受谴责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以及普遍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论被视为上帝的法则的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 论责任感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许感的意义
**章 论效用赋予一切艺术品以美,及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以美,及这种美所获得的影响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赞许情感的影响
**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美丑评价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篇 论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个人品质对别人幸福的影响
**章 论天性使我们关心个人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使我们关注社会团体所依据的次序
第三章 论博爱善行
第三篇 论自我控制
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篇 论应在道德情感理论中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对美德本质的各种说明
**章 论体现为合宜性的美德体系
第二章 论体现为谨慎的美德体系
第三章 论体现为仁慈的美德体系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 论关于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章 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体系
第二章 论将理性作为赞同本能根源的体系
第三章 论将情感视做赞同本能的体系
第四篇 论道德实践准则的不同论述方式

道德情操论 节选

《经典通读第2辑:道德情操论》共七卷,每卷有一至四篇不等,主要论题依次为:行为的合宜性,优点和缺点,正义和仁慈,良心和责任感,效用与美,道德与风习,个人品质,诸种道德哲学体系等。该书是英国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对沙夫茨贝利、哈奇森、休谟等人的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亚当·斯密在继承和发展其老师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包括“公正的旁观者”说和“良心论”的道德评价论,以及以审慎、仁慈、正义、自制为主的德性论。

道德情操论 相关资料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众所周知,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但在人的天赋中除了自私的本性之外,还有一种本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怜悯或同情。这种人类本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关心别人的命运,感受别人的幸福,同情别人的苦痛。这种原始的情感遍及每一个人类个体,并非为品行高尚的人所独享,即使罪大恶极的恶棍,我们也无法否认他拥有怜悯和同情的本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伦理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老子十八讲     下一篇:第一哲学沉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