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学术史略
汉代学术史略作者:顾颉刚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69982 定价:19.0 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再有一种明堂说,说天子应当住在一所特别的屋子里,这屋子的总名叫做明堂,东南西北各有一个正厅,又各有两个厢房。天子每一个月应当换住一个地方,穿这一个月应穿的衣,吃这一个月应吃的饭,听这一个月应听的音乐,祭这一个月应祭的神,只办理这一个月应行的时政;满十二个月转完这一道圈子。这大院子的中间又有一个厅,是天子在季夏之月里去住的,另有一说是每一季里抽出十八天(所谓“土王用事”)去住的。这把方向的“东南中西北”和时令的“春夏口秋冬”相配,使天子按着“木火土金水”的运行去做“天人相应”的工作,真是五行思想的*具体的表现。记载这个制度的,叫做《十二纪》(《吕氏春秋》),又叫做《时则》(《淮南子》),又叫做《月令》(《礼记》)。
以上所说,今日的读者们切莫以自己的智识作为批评的立场,因为其本质惟有迷信,已不足供我们的一击。但这是汉人的信条,是他们的思想行事的核心,我们要了解汉代的历史时是非先明白这个方式不可的。
第二章 封禅说
古代的王者固然*信神权,但因王畿的狭小,四围又都是些小国家,已开化的和未开化的,不尽能交通无阻,所以他们并无远行的可能,也就不能到远处去拜神。《左传》中记楚昭王生病,卜者告他是河神作祟,应该去祭。他说,“江、汉、睢、漳是楚国的望,才是应当祭的。河距我们远了,我就是有了错处,河神也管不着!”就不祭了。古代命国中名山川为“望”,也命山川之祭为“望”。各国有各国的望,谁也不想越界去祭神。
春秋战国之世,齐和鲁是文化的中心,泰山是这两国的界墙。他们游历不远,眼界不广,把泰山看做了全世界*高的山,(连聪明的孔子也会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设想人间*高的帝王应当到*高的山去祭天上*高的上帝,于是把这侯国之望扩大为帝国之望,定其祭名为“封禅”:封是泰山上的祭,禅是泰山下小山的祭。他们又说,自古以来七十二代之君,当他得了天下之后,没有一个不到泰山去封禅的。
*早记载这件事的要算《管子》,其中有《封禅篇》。但管仲为齐桓公成霸业,是齐国人崇拜的偶像,他的书全非自著而出于齐人的杂集;《封禅篇》又已亡,惟《史记封禅书》载有管仲论封禅一段话或是从那篇抄出来的。今把它大意叙述一下,以见封禅在战国时的意义。
这上面说: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想行封禅之礼。管仲提出抗议,道:“从前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我只记得十二个。从无怀氏、伏羲、神农,……到周成王,都是受命之后才行这个礼的。他们那时候,嘉谷生,凤凰来,东海得到比目鱼,西海得到比翼鸟,有十五种不召而自至的祥瑞,然后封禅。现在有这种东西吗?”桓公自己知道没有这大福气,只得止了。——这一说和五德终始说同出于齐人,亦同出于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受命的天子得到他的符应;不过得到了符应之后,五德说望他定制度,封禅说望他到泰山去祭天,有些不同罢了。
**个去实行这个学说的,也是秦始皇。他做了皇帝三年,巡狩郡县,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人,走到泰山下。他已从“秦文公获黑龙”上证明了他的受命,当然要实行这个所谓自古相传的典礼。不幸封禅之礼虽说为旧章,究竟没有实际的根据,临到办事的时候,儒生博士便议论纷纷,得不到一个结论;有的还唱高调,以为只须极简单的礼节,扫地而祭就够了。始皇怒他们的不济事,把他们完全斥退,自己到泰山顶上去行封禅,又到梁父去行禅礼;他的礼节大都采自秦国祭上帝时所用的。诸儒既不得参加这大典,怨恨得很,恰好始皇走到半山碰着大风雨,躲在树下,就暗暗地讥笑他,以为犯了天怒。不久秦亡,这班儒者又造他谣言,说他给大风雨击坏了,或者说他没有到山顶就退下来了。
“泰山是世界上*高的山”,这是齐、鲁间人的信念。但始皇成了统一之业,到底眼界广了,他把全国的名山大川整理了一过。他以崤山——旧时秦国的门户——为界,定其东边名山五: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其西边名山七: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泰山的地位固然高,但也不过是十二个名山中的一个罢了。
汉高帝得天下,四面乱嚷嚷的,没有功夫做这种事。文、景玄默,也不想做这种夸大的事。直等了六七十年,到武帝即位,这种学说才因投合了天子的脾胃而蓬勃地兴盛起来,司马迁至特作一《封禅书》以记之。
……
哲学/宗教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