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作者:杨俊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5406084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5-08-01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本书特色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他的特殊事迹是“行乞办学”。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影剧本《武训传》对他所做的事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称他为“千古义丐”,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拍摄电影《武训传》时,编导们对旧剧本进行了“把武训革命行动明朗化”的修改,但在这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这些修改反而使得影片在“关涉到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方面,与当时正在大力确立和巩固的国家意识形态呈现出诸多相违之处。1950年10月影片公映后“好评如潮”,社会旋即掀起了“武训热”,引发了毛泽东的特别关注。在毛泽东看来,这些对武训和《武训传》评价的主流,是用似是而非的“马列主义名词”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思想认识,由此决定借讨论和批评《武训传》,在新中国进行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初是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批判武训的“不足为训”,然而,许多人对此认识上“跟不上”。1951 年5月初,毛泽东决定亲自指挥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斗争”。与此同时,毛泽东再三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但是,这场批判运动在贯彻执行毛泽东真正意图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等现象。
批判电影《武训传》事件是新中国为确立新的国家意识形态而进行的 场大规模思想文化批判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似乎又是偶然和随机的,并非简单的“冤假错案”。发轫之作又具有“奇特性”,本身就说明批判《武训传》事件具有非同寻常的原因与背景。一旦我们“破译”出这一“奇特表象”下完整的逻辑程序,我们可以得到极为生动、丰厚的思想认识和历史教益。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把批判电影《武训传》事件的研究重点,放到对事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它的“实际构成”上来,即重点关注该事件发生特殊时代——“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及当时政治领导人的特定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过“移情”到“彼时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对这个重大、“奇特”事件进行新的、具有逻辑自洽性的解读,是一部集思想性和历史性于一身的好书。
靠乞讨攒钱办义学的武训被誉为“千古一人”。
电影《武训传》中的观点却与新中国意识形态不合。
批判电影《武训传》体现出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
批判《武训传》时,毛泽东一再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
但这场批判运动还是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的现象。
破译这一奇特表象下的逻辑关联可以获得丰厚的历史教益。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内容简介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他的特殊事迹是“行乞办学”。1950年10月以武训生平事迹为内容的电影《武训传》上映引起“好评如潮”,同时也有对影片的批评意见。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这场争论对于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决定借对《武训传》的讨论批判,进行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毛泽东强调:“重要的不是武训和《武训传》”,“主要是提高思想认识”,“对事不对人”。但这场批判运动还是发生了一些“简单”“片面”“压服”的现象。《〈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把对《武训传》批判事件的研究重点,放到对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它的“实际构成”上,重点关注该事件发生特殊时代——“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及当时政治领导人特定的思想认识和深刻的政治思考,通过“移情”到“彼时彼地”,用“同情的理解”去展示其“合情合理”的一面,以期对这个重大事件进行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读。

《武训传》批判事件研究:从历史语境的角度 目录

绪论
**节选题意义及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和材料

**章历史语境(上):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
**节理论渊源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建国纲领”
第四节“立而不确”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第二章历史语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意识形态领域的
解构与建构**节思想探源
第二节新国家新政治新文化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队伍状况
第四节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构”
第五节意识形态领域的“建构”
第六节特殊的意识形态部门——电影业

第三章电影《武训传》诞生记
**节1949年前的电影版本
第二节重拍《武训传》
第三节剧本修改和审查
第四节编导的主观意图和实际效果

第四章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节“改良主义的影片”
第二节“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
第三节组织讨论与批判
第四节在《文艺报》展开批判

第五章大规模批判运动的发动
**节“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斗争”
第二节批判运动的发动过程
第三节“对事不对人”
第四节批判运动的铺展

第六章《武训传》批判的历史过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黄埔纪事     下一篇:论宪法不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