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作者:李雪岩,龙四古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9743928 定价:89.0 出版时间:2013-05-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在广西、云南等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除了居住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人口,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群体——归侨,也叫“归难侨”或“难民”。当前,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归侨侨眷共约200万人,其中约有110万青年归侨侨眷。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就业和创业的关键时期,这个群体的发展对他们自身非常重要,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也很关键。李雪岩、龙四古编写的这本《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结合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青年归侨侨眷所具有的“跨文化”优势、语言优势和跨国亲缘优势等,对其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包括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归侨安置管理体制等方面。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的内容摘要如下: 在广西、云南等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除了居 住有各种各样的少 数民族人口,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群体:归侨,也叫“ 归难侨”,或叫“难 民”。他们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受印度尼 西亚、马来西亚、 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政治风波影响而被迫回到中国并被 政府安置在西南边 疆民族地区的。 1949年以后,东南亚国家先后发生了三次较大的 “排华”浪潮,并 相应导致了三次华侨归国高潮:**次是1949~1954 年间的“排华”, 其中以马来西亚“排华”为主,共有约2万名华侨被驱 逐出境。当时, 回到中国的归侨大部分由中国政府本着“以分散安置 为主,集中安置为 辅”的方针安置到原籍(主要是农村)。第二次是1960 年前后,印度尼 西亚发生“排华”事件,仅1960年就有约8万名华侨 被驱赶回到中国。 当时,回到中国的归难侨大部分由中国政府本着“以 集中安置为主,分 散安置为辅”的方针安置在兴建的41个华侨农林场和 3个华侨工厂。第 三次是1978—1979年的越南“排华”事件,导致200 多万名华侨离开越 南,其中有超过28万名归难侨回到中国。当时,回到 中国的归难侨大部 分由中国政府集中安置在广西、云南等西南边疆民族 地区的归侨安置场 (另有一部分被集中安置在广东等其他省份)。 当前,广西有归侨侨眷共约138万人,其中归侨 约18万人。在18万 名归侨中,约有13万名集中居住在22个华侨系统的农 林场、10个林业 系统的林场和13个农垦系统的农林场,另外约5万名 则分散居住在全区 各地的农村原籍(包括比较集中的广西北海市侨港镇和 防城港市企沙镇 华侨渔村等)。云南省共有归侨侨眷50多万人,其中 归侨约8万多人, 主要集中居住在13个华侨农林场。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近200万名的归侨侨眷群体 中,约有110万名青 年归侨侨眷。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就业和创业的关 键时期,这个群体 的发展对他们自身非常重要,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也很 关键。 为了帮助这个特殊的归侨侨眷群体发展,中国政 府采取了一系列的 侨务政策,包括一些特殊的帮扶政策,如华侨农林场 的两次重大改革, 并于199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 护法》。以上政策 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随着时势的变 迁,中国的侨务政 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归侨侨眷的发展面临新的 难题。与此同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归侨侨眷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时代 优势。在以和平与 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 有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还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 济合作、“两廊一圈”与“一轴两翼”等区位优势, 并有西部大开发等政 策优势。 当前,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发展面 临一定的挑战:一 是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归侨安置场 发展面临困境;二 是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进程相对落后;三是归侨安置 场基础设施落后; 四是归侨侨眷群体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归侨安置 场普遍处于“文化 孤岛”;五是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常有限。 同时,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的发展也 具备一定的优势: 一是具有“跨文化”优势,二是具有语言优势,三是 具有跨国亲缘优势。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要发展,需要紧 密切合西南边疆民 族地区的区位、政策优势,发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 年归侨侨眷群体自 身的优势,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在教育方面,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面 临一些问题:基础 教育方面,主要是设施落后;职业教育方面,主要是 家庭贫困,并缺乏 针对性;高等教育方面,主要是由于找不到工作,“ 读书无用论”尤其严 重;家庭教育方面,由于父母文化低,甚至不认识中 国汉字,难以承担 家庭教育辅导的功能。要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 归侨侨眷的教育, 需要首先保障归侨安置场子弟享受公平的基础教育, 完善归侨子女的教 育扶持体系。其次,宜探索设立面向归侨侨眷群体的 出国留学资助项目, 包括设立政府公派出国学外语基金,设立政府公派留 学东南亚基金,深 入推进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简化出入境求学的程序。 再次,宜探索在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华侨大学。 在就业、创业方面,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 侨眷面临一些问题: 归侨安置场就业体制变迁和“人情社会”特点导致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青 年归侨侨眷的就业陷入困境。要帮助西南边疆民族地 区青年归侨侨眷就 业,在华侨农林场内部就业渠道方面,宜确立“归侨 侨眷优先”原则; 归侨安置场土地承包经营方面,宜确立“场内优先” 原则;大力发展归 侨安置场的第二、三产业,以促进就业;拓展跨国就 业渠道;探索实施 “探亲访友”工程,促进他们利用跨国亲缘开拓跨国 就业。 在社会保障方面,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 眷的一个突出问题 是:他们的社会保障权利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外,既 不能享受目前已初 具规模的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又不能纳入越来越健 全的农村社会保障 体系。特别是住房保障问题更为突出。要帮助西南边 疆民族地区青年归 侨侨眷的社会保障问题,首先需要树立公平的社会保 障权利意识,完善 归侨安置场社会保障的体系管理,实行归侨安置场社 会保障的属地化管 理,并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采取 相应的完善措施。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群体要发展,除 了教育、就业和创 业、社会保障等三个主要方面,还需要在其他方面采 取一定的措施,包 括归侨安置场“体制融入地方”和“管理融入社会” ,加强归侨安置场的 土地确权和权利保护,加强社会捐赠,采取必要的归 侨原居住国财产保 护的外交行动。 另外,为了帮助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 群体发展,有必要 结合优势,探索归侨安置场的经济发展路径,确立品 牌发展战略。西南 边疆民族地区归侨安置场有其自身发展优势,包括跨 国文化、跨国亲缘、 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区位后发优势。归侨安置场经 济发展品牌战略, 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恰当选择承包经营和规模经 营的分工,大力发 展归侨安置场第二、三产业,引进人才。另外,要在 “侨”文化与生态 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品牌经营路径。 要更好地促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群 体的教育水平,还 需要从整体上探索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其 中,教育区域国际 化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为此,需要确立教育 优先发展的理念, 改革教育体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实行教 育免签证制度,全 面实施政府公派出国留学东南亚项目。另外,针对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青 年归侨侨眷群体的语言优势,需要改革当前的外语必 修制度,促进西南 边疆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品牌战略,并实行“国家公 派出国学外语项 目”。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归侨侨眷发展问题研究 》由李雪岩、龙四古编写。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