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见证中国
外交见证中国作者:吴建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0114347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外交见证中国 本书特色
岁月的流逝好像对他不起什么作用:精明、精干、精力十足,还有他那招牌式的柔中带刚的吴侬软语都没有一丝改变。
——《中华英才》杂志
中外文化不同不是劣势,而是优势,有了不同,对方才对你好奇,你要懂得展现你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归根到底,这还要求你懂得“交流”。
——吴建民
外交见证中国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普通中国人总是对外交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揭开外交的神秘面纱,让中国的老百姓认识外交,是卸任驻法大使后的吴建民先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2003-2008年担任外交学院院长的1500多个日子里,吴建民先生接受了100多位记者的专访,他用其特有的充沛精力和富含思考的真知灼见,把自己亲历的外交内幕,通过媒体,向中国公众娓娓道来,激情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外交故事。
本书辑录了百余家媒体对吴建民先生采访后写成的精彩报道。报道风格各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吴建民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看法。我们从书中也可以感受到吴建民作为外交家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外交见证中国 目录
前言人物专访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访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
让法国深入认识中国
选择我就是选择中国——国际展览局新任主席吴建民
对话吴建民:外交见证中国
吴建民外交理念abc
结缘外交 挚爱一生
吴建民的现在进行时
当年我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小萝卜头
夫人让我告诉美国人:中国没有“超人”
亲历中国外交神秘内幕——听吴建民讲外交故事
向世界讲清楚“中国梦”
魅力外交家吴建民
在国际展览间穿行的吴建民
培养中国优秀的外交官
关于国际形势与外交关系
中国的外交姿态越来越积极主动
从大国兴衰看中国的崛起
建立东亚共同体成共识——专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吴建民谈中国新安全观
东亚合作的对话与博弈
中国与世界能否寻求共赢?——吴建民与伊兹拉莱维奇对话实录
吴建民谈“中国威胁论”
抛弃“韬光养晦”会把中国引向灾难
中国外交卓有成效
大时代 大外交——访中国前驻法大使、资深外交家吴建民
感受中国的地位与差距
法国新任驻华大使对话中国外交学院院长
外交学院院长解析和谐世界理念
关于世博会、奥运会、经济与文化
外交资源短缺 还未充分运用
文化外交开启中法蜜月时代
促进东亚一体化需官、产、学互动
百姓要会用外交资源做生意
交流也是生产力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会展经济——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畅谈中国会展
创新移民文化 做足特色旅游——吴建民谈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中国企业要学会用外交资源做生意
吴建民解析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
东亚经济合作面临三大问题
中华文化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一剂良方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我有一个“中国梦”
职业外交官的奥运情结
文化外交要“润物细无声”——访全国政协委员、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寄语青年
*需要培养的四种品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谈如何表达爱国热情
吴建民谈中日关系:分清爱国与误国
了解中国,你才能了解世界
中国外交官需要四种素质
中国不是弱国 国人要调整心态
青年要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寄语青年“今天我们怎样成长”
艺术地对外交流
外交见证中国 节选
《外交见证中国:吴建民的外交故事》辑录了百余家媒体对吴建民先生采访后写成的精彩报道。报道风格各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吴建民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看法。我们从书中也可以感受到吴建民作为外交家对祖国的赤子之心。长期以来,普通中国人总是对外交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揭开外交的神秘面纱,让中国的老百姓认识外交,是卸任驻法大使后的吴建民先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2003-2008年担任外交学院院长的1500多个日子里,吴建民先生接受了100多位记者的专访,他用其特有的充沛精力和富含思考的真知灼见,把自己亲历的外交内幕,通过媒体,向中国公众娓娓道来,激情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外交故事。
政治军事 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