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访问(拾贰), 伴随中国法治进程的13种声音
中国高端访问(拾贰), 伴随中国法治进程的13种声音作者:余玮,吴志菲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801807960 定价:32.8 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
现在,老人还担任着国家环境保护局的顾问,还在为我国环境法建设尽心竭力。谈到目前环境法面临的*大问题,韩德培认为是执法不力,“地方部门为了偏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对环保部门执法视而不见,导致环境法在许多地方无法执行。因此,国家应该加强环保法的执法力度。无论任何项目的立项,必须通过上级环保部门的环境测评报告,否则,不能开工。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大力推广环境法”。老人强调,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机关、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还不够强,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建设,而对于环境法律工作者来说除了进行研究外,在推广方面应还大有可为。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韩德培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先后赴美国、日本等国讲学或参加会议。为中国国际法和环境法研究的国际化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韩德培被武汉大学评定为“终身教授”和首批“资深教授” (享受院士待遇)。如今,耄耋高龄的韩德培仍然工作在**线,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名誉所长、环境法研究所名誉所长,还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等职。对于自己身上众多的社会兼职,韩德培从来没有去统计自己到底有多少个头衔,他笑言,“多数是挂名,只顾不问”。
太平天国军人之后留洋到哈佛
为中国法制事业劳思奋笔一生的韩德培,血管里流的是太平天国军人的滚烫血液。他的祖父韩大兴是曾多年跟随翼王石达开南征北战的一名副将。1864年太平军失败后,韩大兴流落在苏州,以织绸缎这种手艺积攒了一些钱,后定居如皋。韩德培幼时常在祖父膝下听他讲述当年驰骋马背的军旅生涯,继承了祖父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
在家乡,韩德培被人称作“从石缝里蹦出的孩子”,关于他的出生还有个小故事。当年,韩大兴眼看长子韩志忠连生三女而焦急苦恼,在算命先生指点下,1910年韩大兴在老家南京城外秣陵关立下一方碑石,镂刻碑文。谁料第二年的2月6日韩家果然添了个男丁,日后享誉中国的一代法学宗师韩德培就在如皋这方土地上出生了。但是,从“石缝里蹦出”来到人世间的韩德培却是个苦孩子——那时韩家已逐渐败落,更惨的是韩德培8岁便失去慈母,小小年纪便尝到了家庭贫寒、幼年失母带来的世事炎凉。
当时在苏北有“金如皋,银泰兴”的说法,如皋人贪图安逸的乡土观念很重,很少有人愿意远走他乡。与一般如皋人思安求逸的思想不同,聪慧过人的韩德培从小便有好学之心,但他的求学之路却比较坎坷。
6岁时,韩德培进入私塾,期间读了《大学》、《论语》、《孟子》、《幼学》等,接受了严格的书法训练,因此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10岁时,韩德培转入京江小学读书,京江小学是旅居如皋经营钱庄和银行业的镇江人开办的,对语文、算术、英语课程特别重视——熟悉韩德培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懂英文,还懂法文、德文、日文和俄文,出色的语言能力与他小时候所受到的良好外语训练有关。
15岁小学毕业后,因家里经济拮据,韩德培得知祖父要送他去商店当学徒,但是求学心切的他坚决不同意。恰好如皋有一师范学校招考初中生,不收学费和食宿费,韩德培兴冲冲地去报名参加考试。报考的人一共有488人,只录取40名。结果他以第4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鉴于这些情况,祖父也就不好再阻拦,转而同意他去读师范。
在师范读书的3年半时间,韩德培不但认真地学习各门功课,而且怀着极大的兴趣如饥似渴地广泛涉猎课外的知识。此外,他还养成了每天必读报纸的习惯,关心国家大事。这段时期的学习,使他眼界大开,认识到小小的如皋县之外。还有一个广大复杂的中国和一个更广大更复杂的世界,也更加坚定了韩德培继续求学的决心。
1928年,韩德培师范毕业。由于是免费入学,按照规定韩德培在毕业后须在小学作几年教学工作,但是志向高远的他不满足于在小学教书。继续升学是他的强烈愿望。于是,在京江小学和如皋师范的几位老师,特别是他的一个舅舅的大力鼓舞和支持下,韩德培决定报考南通中学。按照规定,韩德培只能报考高一学期的插班生,但为了节省时间,他越级报考高二下学期的插班生,竞然以第1名的成绩被录取。
南通中学高中部分文科班与理科班,两班分开上课。韩德培在文科班读了一年半。好学的他还选读了由一位在法国留过学的老师讲授的法语。1930年夏季,韩德培以全班**的优秀成绩毕业。原本,韩德培打算报考中央大学或清华大学的外文系,可临考时学校通知说韩德培成绩优异,可以免试保送中大。没有料到考期刚过,学校通知韩德培没有保送名额了。就在韩德培万分焦急之时,报纸上登出的一则浙江大学招考史政系新生的消息让他眼前一亮,于是,匆匆收拾行装,他赴杭州赶考。一举考中浙江大学史政系。
半年之后。当时的教育部决定将浙大史政系合并到中央大学,韩德培也随之转入中央大学。他在浙江大学只读了半年,但这半年却使他收获很大。因为浙大文理学院的学生不管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的,都一律应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这些课程使他日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如虎添翼。后来,韩德培在任武汉大学领导和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常常强调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必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
初到中央大学,一次旁听课却改变了韩德培的志向与爱好。当时,讲课的教授是后来作过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时任中大法律系主任的谢冠生,他主讲的是“法律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韩德培还清晰记得,“谢教授讲话不带讲稿,只拿粉笔一支,他教法理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仅条理分明,而且把一般人心目中枯燥无味的法学课程讲得趣味无穷”。后来,韩德培还旁听了谢教授主讲的“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和“罗马法”,注意到“听谢教授讲课的人很多,教室里坐不下,人们就站在窗子外面听”。
……
中国高端访问(拾贰), 伴随中国法治进程的13种声音 作者简介
余玮,原名新伟,笔名愚公,湖北赤壁人,中共党员,作家、诗人、资深记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新闻出版界有“红色传记作家”与“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之誉。先后毕业于黄石理工学院和湖北大学,曾供职新华通讯社、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中华儿女报刊社等中央新闻单位。出版有《世纪小平》、《魅力陈云》、《敦厚朱德》和《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中南海大讲堂》、《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等45部(卷),在《人民日报》与《家庭》、《新华文摘》、《读者》等500多家媒体刊播或被转载各类作品4000多篇,并有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共计1500多万字。其中《敦厚朱德》被中宣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荣归——解密香港回归的前前后后》被中国作协确定为2007年重点扶持作品。出席过2007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政治军事 政治 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中国养老金缺口财政支付能力研究
下一篇:中国大使看世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