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物理学

物理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

开 本:32开

书号ISBN:7100011647

定价:20.0

出版时间:1982-06-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物理学 内容简介

读者们看见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物理学》,一定以为这里面讲的是力学、电学、声学、光学之类,翻开扉页一看,里面却看不见一个公式、图表或数字,一定会感到奇怪。再一看作者是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又都是一些难懂的话,你大概就会猜到这是一本哲学著作了。
  的确是的,这是一本哲学著作。不过《物理学》不是一门纯哲学,亚里士多德的纯哲学著作是《形而上学》。《物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为特定对象的哲学。因此,它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物理学,但却包括了现在的物理学,也包括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等在内,总之,涉及整个自然科学。但它又不是近现代以实验为基础的分门别类的自然科学,它只研究自然界的总原理,论述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的总规律。所以说它是一门哲学,是自然哲学。
  书名原打算译为《自然哲学》。那么,为什么现在译做《物理学》呢?这里有一个翻译的历史问题。《物理学》原来希腊文是φυσικη,(我们且不论这个书名是亚里士多德自己取的,还是他的学生或更后来的编书者加上的),从词源角度理解,φυσικη来自φυσις(自然),应译为《自然哲学》或《自然论》。早期叙利亚文和阿拉伯文是怎样译的没有见过,我们知道中世纪拉丁文也由希腊文音译为physica。但到近代译成欧洲各民族语文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按希腊文或拉丁文音译,另一种则用本民族语文中现成的词译,后者如英文译名就用了physics(物理学)一词。我们中国接受西方古典文化大抵从英文,由英文译成中文时书名成了《物理学》。由于这是一本名著,书名早已在历史书和哲学史书籍中屡屡出现,有了定译,现在也就只得约定俗成了。幸好,从中文固有词义理介,“物理”二字本来就有“关于物的原理”之意,而且大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的物理学说也都涉及自然哲学,所以我终于决定译为《物理学》了。
  亚里士多德讨论自然问题的著作,除了这个《物理学》而外还有《天论》、《生灭论》、《气象学》、《动物志》、《论动物结构》等等。它们都研究自然界某一特定方面,或为天文学或为动物学或为气象学,虽然也发挥了作者的自然哲学观点,对《物理学》有所补充,但它们与其说是哲学著作还不如说是原始的自然科学著作更恰当些。这些著作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曾经是很重要的(例如《天论》曾经是托勒密地球中心说的理论根据,在哥白尼学说出世之前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权威),但随着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著作的结论已大都显得陈腐不堪,成为科学史上的陈迹了。
  《物理学》则不同,它的不少结论至今还是正确的。《物理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基础,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没有任何一段时间里没有运动。这个结论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关于运动的学说是《物理学》的精华,是亚里士多德对自然哲学的一大贡献。他根据各种运动形式有质的不同,**次将运动分为:(一)实体的变化:产生和灭亡,和(二)非实体的变化:①性质上的变化,②数量上的变化——增加和减少,③空间方面的变化。他还明确指出:空间方面的变化即位置的变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物理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论述是对自然哲学的另一巨大贡献。这个问题那时还刚由德谟克利特提出不久,还没有得到任何讨论。亚里士多德**个全面深入地论证了这个问题。他首先指出时间、空间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运动是时间、空间的本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进行;运动是永恒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可分的,虽然他不承认空间在延伸上的无限。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在两千多年间都是先进的。后来牛顿提出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虽然有点“绝对空间”的意思,但他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时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不能说是对亚里士多德时空学说的否定,倒是将亚里士多德的时空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相对论揭示了: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空间的度量和时间的节奏是不同的,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时间过程变慢空间发生“弯曲”。这可以说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证明了空间和时间对运动着的物质的依赖性。
  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学说是《物理学》的主要部分,《物理学》第三章到第八章都是讨论运动,所以把《物理学》叫做运动论也无不可。我们认为关于运动的学说是《物理学》的灵魂。我们说这本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充满自发辩证法的猜测,也就是着眼于它的运动学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全部都是正确的,其中涉及的不少自然科学观念就和《天论》之类著作中的结论一样已经过时。例如,他认为物体都有趋向其“自然处所”的特性,以及,物体的运动或静止、运动速度的大小都决定于外力的推动等等。
  《物理学》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唯心主义的四因说上。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创立了四个原因或曰四个本原的学说,即用物质(质料)、形式、目的和动力(推动者)这四个原因来解释自然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院讲学是先讲《物理学》后讲《形而上学》的,所以四因说不是在《形而上学》而是在《物理学》中首先提出的。)根据四因说,自然物由物质和形式组成,形式和物质是可以分离的,于是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形式,事物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形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自然物的运动和变化就是物质的形式化。而推动物质形式化的动力也不在物质内部而是外来的,整个宇宙也是在一个来自自然界以外的非物质的**推动者推动下合目的地运动着。这是一幅非常生动的然而是唯心主义的宇宙图卷。首先,作为宇宙运动根源的**推动者,亚里士多德说是一个非物质的、自身不运动的、神圣的、处在天球*高处的非自然界的东西,当然就是神了。用哲学的术语说就是宇宙精神。这个**推动力的问题是一个争论了两千多年,人们写了无数论文的题目。从神学家到科学家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从托马斯·阿奎那起基督教神学就一直利用这个**推动力的学说论证上帝的存在。伟大科学家牛顿在自己的学说陷于不可解脱的矛盾时也求助于这个**推动力,并相信一个“非常精通力学和几何学的”上帝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唯心主义性质其次表现在目的论上。他认为自然活动就象工程师建造房屋一样是有目的的。燕子做窝、蜘蛛结网、植物长叶子、根部往下长都有目的。他说,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看不到能有意图的推动者就否认自然活动具有目的。目的论不是亚里士多德**个提出的,但经过他在《物理学》中论证之后成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致直到今天还有不少生物学家相信目的论。至于基督教神学家更是一向乐于利用它来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辩护,宣传人世的秩序和自然的秩序一样都是上帝按自己目的安排好的,应当永世长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自然科学 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