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学分析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定量化学分析

定量化学分析

作者:齐美玲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4020088

定价:30.0

出版时间:2009-03-0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定量化学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等内容。本着突出重点、重在实用、便于自学的原则编写,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丰富的内容。本书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习题及其参考答案。附录列出了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数据和常用英文术语,供学习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或考研复习参考书,亦可供科研或生产单位从事理化分析检验工作人员参考及培训使用。

定量化学分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
1.2 分析化学的特点、任务和作用
1.3 分析方法的分类
1.4 定量化学分析的一般步骤
1.5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思考题
第2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2.1 分析测试中的误差和偏差
2.2 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3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4 离群值的取舍
2.5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2.6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2.7 分析测试结果准确度的评价
2.8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3.1 滴定分析法及分类
3.2 滴定反应的条件
3.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
3.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质子理论
4.2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4.3 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
4.4 酸碱缓冲溶液
4.5 酸碱指示剂
4.6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7 酸碱滴定法的滴定终点误差
4.8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4.10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络合滴定法
5.1 EDTA的性质及其络合物
5.2 络合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5.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5.4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5 金属离子指示剂
5.6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5.7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5.8 络合滴定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和分类
6.2 条件电极电位
6.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6.4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6.5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6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6.7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6.8 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7.1 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7.2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7.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7.4 银量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 重量分析法
8.1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8.2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
8.3 沉淀完全的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8.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8.5 沉淀的后处理
8.6 重量分析法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9.1 蒸馏法
9.2 溶剂萃取法
9.3 沉淀分离法
9.4 色谱分离法
9.5 离子交换分离法
9.6 其他分离新技术
思考题
附录
附录一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
附录二 常用市售酸碱试剂的浓度
附录三 常用的缓冲溶液
附录四 不同温度下标准缓冲溶液的pH
附录五 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六 金属离子-氨羧络合剂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gKMY)
附录七 一些金属离子的1gαM(OH)值
附录八 EDTA的1gαy(H)值
附录九 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十 条件电极电位
附录十一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附录十二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十三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十四 分析化学常用英文术语
参考文献

定量化学分析 节选

第2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准确测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准确或不确定的分析结果将导致生产上的损失、资源的浪费和科学上的错误结论。
 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由于受分析方法本身、分析所用的仪器、试剂和分析工作者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测定结果不可能与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即使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精密的仪器,由*熟练的分析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重复测定(称为平行测定),其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分析工作者不仅要对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进行测定,还要对所得的测试数据进行正确、合理的取舍,以保证原始测定数据的可靠性,同时还应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作出评价。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自然科学 化学 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下一篇:奇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