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

首页 > 图书 > 生活类图书/2020-06-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血压自我管理

高血压自我管理

作者:刘建平 主编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807402220

定价:15.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高血压自我管理 内容简介

“健康是福”,这句话已成为近年来*流行的话语之一。这说明,健康巳成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有了健康,才有事业,才有未来,才有幸福;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那么健康应以何为本?健康不应以治病为本,因为治病花钱受罪,事倍功半,是下策。健康应以养生预防为本,省钱省力,事半功倍,乃是上策。
有研究报道,组成健康的四大元素中父母遗传占15%,社会与自然环境占17%,医疗条件占8%o,而生活方式占到60%。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人体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l/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还有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不仅是将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广大民众,也要使不同的群体逐步了解和掌握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样减少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保障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健康生活不仅可以节约卫生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延长健康寿命,是“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的美事好事。
《家庭用药》杂志自创刊以来,秉承“依靠专家,面向百姓,打造一流原创科普”的办刊宗旨,不断努力,使得刊物逐步受到读者和市场的青睐。
“家庭用药·慢性病自我管理丛书”将创刊近七年来的精粹文章分类集结出版,由知名专家担纲主编、审稿,文章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可以让读者“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旨在为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追求人人快乐健康,共享美好的和谐生活!

高血压自我管理 目录

认识篇
 高血压是无形的杀手
 高血压的三“高“现象
 高血压的三“低”现象
 血压测量准确很重要
 血压测量的方法
 测量血压前患者应做好哪些准备
 血压测量常见的不规范情况
 提倡家庭自我监测血压
 血压计的种类及其特点
 如何正确选用腕式电子血压计
 什么叫动态血压监测
 什么是正常血压
 偶尔的血压升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症
 什么是白大衣高血压
 不能忽视10/5毫米汞柱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如何分级
 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
 小贴士;高血压危险程度自测
 什么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什么是单纯舒张压升高
 认识,己、血管病高发“晨峰”
 季节对血压有何影响
 小贴士;按季节调整降压药的个
 体方案
 小贴士:眩晕——未必就是高血
 压惹的祸
 高血压的病因
 血钙过多为何致高血压
 缺钙和钾者B会导致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要从儿童开始
治疗篇
 患者是否该服药,一字定终生
 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根治
 “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吗
 “舒张压高一点不必吃药”吗
 单纯舒张压升高如何干预
 防治高血压豹目标
 对不同人群,降压目标值不同
 要使血压稳定如何服药
 “血压不能降得太低”吗
 血压达标宜早不宜迟
 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应做哪些常规检查
 高血压患者做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每年应全面体检1~2次
 防治离血压的黄金套餐
 坚持看病服药
 实行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
 小贴士:治高血压心得三则
 降压药的分类
 提倡选用长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有哪些优点
 “是药就有毒,所以血压只高一点可
 不用降压药“吗
 降压药物不良反应早知道
 如何权衡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怎样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小贴士:服多种降压药都有副作用怎么办
 中枢性降压药
……
合并症篇
调养篇

高血压自我管理 作者简介

刘建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市同仁医院(仁济医院长宁分院)内科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三届委员。
刘建平教授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律失常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多项市科委课题.获得多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百多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发表的有三十多篇,参加编写《心脏病治疗学>和<实用临床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学》两部著作。
(刘建平教授每周一下午在上海仁济医院东院有特需门诊。每周二、五上午在上海同仁医院有专家门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保健/心理健康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上一篇:社区健身活动     下一篇:耳穴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