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第六辑)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问道(第六辑)

问道(第六辑)

一本涵盖人文领域的高端纯学术书籍

作者:黄克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238-3

定价:78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古罗马有一位哲学家叫卢克莱修,他说到了两种存在:要么是有死的生命,要么是不死的死亡。一个活得自觉的人,首先应当明白自己是有死的生命。用我们中国名家惠施这类先贤的话说,任何一种有死的生命都可以说是“方生方死”。就是说,你一出生,死就与生形影相随了。你生着,就意味着在死着。我们通常把死看作是一次性的。实际上,死跟生一样,都不是一次性的。像我这么大年龄的人,也是从婴儿长起来的,也有过少年时代。我的大学母校校庆的时候,让我回去作个学术演讲,同时让我写点回忆文章。我想,我写点什么呢?后来,我把记忆中留下印象的一些琐事写了下来,题目就叫作《那时我还年轻》。那时我还年轻,现在却不年轻了。我怎么就从一个婴儿,从一个少年,从一个青年,长到现在这个样子了呢?你们千万不要说别让自己长得跟我一样老,我倒是希望你们一定要长得比我还要老。这是对你们的祝福。你们不要落在黑格尔说的话上,他说,一个人要留住一个永恒的青年人的形象,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早死。我还是希望你们最好长得更老一点。从一个婴儿,到我这样一个老人,其实我的每一年都有变化。我们这样说话,相对好理解些。事实上,我每一个月都有变化,每一天都是有变化,每一小时都是有变化,每一刹那都是有变化。这便是方生方死。如果每一刹那没有变化,怎么可能每一分钟有变化呢?每一分钟没有变化,怎么可能每一天、每一月有变化呢?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我们一生下来,我们生着,我们也死着。这样一个生的过程结束的时候,死的过程也才结束。那个时候,生完成了,死也结束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度就这生死如影随形的几十年,或者百年左右,这百年左右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既然是宝贵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安排它?这便有一个立志的问题。
往往活得比较自觉的人,对人生的意义有所了悟,尤其是有透彻了悟的那些人,他们的死往往是对他们的生的最好的诠释。例如,苏格拉底。他被当时的雅典法庭宣判死刑,罪名是不敬神,蛊惑青年。这是很重的罪,却是莫须有的。苏格拉底完全有机会,从监禁他的地方逃走,他也可以通过缴纳一笔赎金,让自己苟活下来,但苏格拉底没有作这样的选择,他就待在关押他的地方,等待死刑的执行。他要以他的死,来诠释他的生。他如果逃走了,他生命里某种风骨性的东西,某种境界性的东西,也就消失于无形了。结果,他从容地选择了死。这死,是他对自己生命分量的富于悲剧感的告白,是他对他所理解的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最直观的阐释。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使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最大程度地改善人的灵魂”。你说他不敬神也罢,你说他蛊惑青年也罢,其实,他做的就只是这件事。我做了这件事,我就要承担做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他可以死,但是他不能放弃他的信念,不能放弃他学说里面渗透的那种人生追求。又如,希腊化时期的一位名叫伊壁鸠鲁的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同样以他的死印证了他的生,只是他的死法跟苏格拉底的死法很不相同。伊壁鸠鲁是个原子论者,他是主张原子偏斜的,这使他的原子论跟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有了本质的区别。他是这样描述原子的偏斜运动的:原子在不确定的时间、不确定的地点,稍稍偏斜,它不仅仅做直线下落运动,它还稍稍偏斜。原子自己让自己偏斜,这就把原子概念中的形式因素体现了出来。什么是形式因素?按照定义,原子是一个坚实的、独立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如果仅仅说它是物质微粒,那就只是把原子的质料因素规定了。它的形式因素是什么?形式因素是原子的独立和自我作主。如果原子只是做直线下落运动,那就像卢克莱修说的,犹如雨滴,如果没有风的话,它会一直往下掉,雨滴最终扬弃在雨柱里,它作为独立的点,它的独立性、它的自由、它的可能的选择就在这里消失了。伊壁鸠鲁是这么一个原子论者。当他预感到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叫他的学生们弄了一个大的铜盆来,注入了温水。他坐进铜盆,洗了个温水澡,接着他要了一杯醇酒喝下去,然后告诫他的学生和朋友:“要忠实于哲学。”就这么一句话,“要忠实于哲学”。“要忠实于哲学”,即是要忠实由原子偏斜所述说的人的自由;体证并宣示人的自由,便是他的志向所在。像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这两个人,都可以说他们以他们的死,对他们的人生作了独特的诠释。他们的死,表达了他们的志向所在,他们的信念所在。无论苏格拉底,还是伊壁鸠鲁,如果要用丹麦的神学家、存在哲学的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的话说,都可以说是那种找到了可以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人生目标的人。
……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字 数:446千字

问道(第六辑)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