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际学校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分析
“二战”后国际学校发展历程及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分析外国教育史研究丛书作者:张蓉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173-6 定价:29.00元 出版时间:2016-05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内容简介
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迁徙令新移民教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亟需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一群体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直接催生了国际学校成为教育全球化舞台的主角。本书对“二战”后有关国际学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并且对于国际学校内部各要素中发展较为活跃的、呈现鲜明特征的元素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概括。针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国际学校的发展态势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解。
作者简介
张蓉,女,1983年生,山东泰安人,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基础教育、外国教育史。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公开教育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过福建省级科研课题并参与国家、教育部等各类科研项目,参编著作及教材多部,主要有《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当代国外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台湾教育的历史转型》等。
目录
第一章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国际学校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二战”前国际学校的探索与兴起
第四章意识形态导向下国际学校的崛起(“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
第五章市场机制驱动下国际学校的繁荣(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第七章国际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
第八章国际学校发展的思考
精彩节选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多,跨国界的人口流动日益活跃,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国际学校在世界各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概述,并对国际学校系统各要素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是本书的研究重点。希望通过本书的系统梳理,能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参考。
本书的绪论部分,阐明研究的缘起和意义,对本领域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概括,并对本书时代划分的依据做简要说明。第一部分,对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国际学校予以分类,明确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国际学校基于国际理解教育、跨文化教育和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二战”前国际学校的兴起与发展的萌芽阶段进行梳理。第四、五、六部分,将国际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分析“二战”后至今国际学校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各阶段呈现的鲜明特征,并重点研究其中发展较为活跃的内部要素。即“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导向下国际学校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市场机制驱动下国际学校的繁荣;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第七部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国际学校系统内部各要素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八部分,以历史的视角、全局的高度以及发展的眼光,对国际学校发展的理念以及发展的脉络进行概括,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第一章“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的概念界定”。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是两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可谓了解得越多便越难以描述清楚。本章首先对国际教育、国际学校两个术语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国际学校的主要类型,并确定本书的研究对象,进而探讨国际教育与国际学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国际学校的理论基础”。国际学校以国际教育为核心,以培养世界公民为教育目标,以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为价值理念,并倡导多元文化融合的教育价值观。国际学校的产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国际学校产生和发展具有国际理解教育和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并关涉文化变迁论、文化同化论、文化融合论、文化适应、跨文化交流、跨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等理论流派,还涉及教育人类学、比较教育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
第三章“‘二战’前国际学校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欧洲大陆盛行国家主义教育思潮,而那些富有国际主义教育理想的国际教育先驱者却极力倡导将教育推出国界,1867年在国际教育学会创始人柯步登的推动下伦敦国际学院成功创办,这是国际教育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将国际教育付诸学校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只维持了二十余年。在半个世纪后的1924年,国际联盟的高层员工连同瑞士教育家共同创办了日内瓦国际学校,一方面体现了为子女提供保育职能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体现了增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性,为国际教育实践开启了崭新的时代。
第四章“意识形态导向下国际学校的崛起(‘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二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让人们开始反思如何针对多元的民族、文化、语言等不同差异进行相互理解与合作。1947年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职员为子女创办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以及1962年哈恩在英国威尔士创办的大西洋学院是这一时期国际教育理念的践行者。这两所学校均重视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谱写了国际教育实践的新篇章。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成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文凭组织,其开发的三类国际课程——IBDP,IBMYP,IBPYP业已成为全世界国际学校甚至国家教育系统的学校普遍采用的课程,IB文凭成为最具广泛认可度的世界顶尖大学通行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B课程在国际教育与国际学校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国际教育通过IB课程在国际学校的实施才得以具体化和实践化。
第五章“市场机制驱动下国际学校的繁荣(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趋势加强,跨国贸易蓬勃发展,全球移民大量涌现,为国际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空间,国际学校呈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的国际学校普遍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课程和证书考试,如APID,International A?Level,IGCSE,以及IBDP等,成为世界知名大学广泛认可的通行证。国际课程体现出兼顾广博与精专、实用性与理念性融合的特征,与时代的发展高度契合。
社科图书 学术文化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