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作者: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533340209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18-09-01

出版社: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内容简介

中华很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智慧。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组织专家学者编撰本书,从“小康大同”“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等十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政治文化与当代治国理政思想的渊源和关系,是开展落实“四个讲清楚”要求的有益尝试,也是进行干部政德教育的很好读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目录

前言

总论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章 小康大同:治国理政的理想目标
**节 “小康”“大同”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小康”“大同”思想的形成基础
第三节 “小康”“大同”思想的历史嬗变
第四节 “小康”“大同”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民惟邦本: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
**节 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民本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和合共生: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
**节 “和”“合”字义及和生思想内涵
第二节 和合共生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和合共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和合共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四章 富民利民:治国理政的经济基础
**节 富民利民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富民利民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三节 富民利民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富民利民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五章 礼法合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节 “礼”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内涵
第二节 “法”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内涵
第三节 礼法合治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内涵
第四节 礼法合治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尚贤使能:治国理政的用人导向
**节 尚贤使能的思想内涵
第二节 尚贤使能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尚贤使能政治理念的当代价值

第七章 为政以德:治国理政的道德要求
**节 为政以德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为政以德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为政以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八章 协和万邦:治国理政的外交理念
第九章 居安思危:治国理政的忧患意识
第十章 与时偕行: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

结语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后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节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  三、先秦诸子时期——民本思想的成熟  (一)孔子的朴素民本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伴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和百家争鸣,民本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民本思想。《论语·尧日》篇记载:“所重:民、食、丧、祭。”借助尧的口表达了“重民”的思想。民是国家政治活动中首要的因素,并且认为获得民众认可的关键在于宽、信、敏、公,因为“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尧日》)。国家实行宽容的政策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诚信就会获得人民的信任,勤勉就有成就,公正则民众喜悦。  古代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家,小农经济不仅是百姓自养的前提,也是支撑起国家的基础。国家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离不开民力、民财。如何合理地取用民力、民财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孔子提出了“使民以时”的思想。国家在进行建设时征调民力是必然的,但是必须考虑到农时,避开农时,以保证不误农业生产。这是必须遵守、不能动摇的铁律。在取用民财时,孔子告诫统治者为了自己长久的统治,不能与民争利。孔子特别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季氏是当时鲁国的实际掌权者,孔子的弟子冉求辅佐他。冉求不是按照孔子的教导劝诫比周公还富有的季氏节用爱民,而是帮助季氏敛财。孔子非常生气地说:这个冉求已经不是我的学生了,同学们可以讨伐他!可见,在正义面前,孔子不惜牺牲师生私情,其爱民情怀可见一斑。  在孔子的民本思想中除了“使民”之外,还包括“养民”“惠民”“利民”等积极的内容。孔子赞扬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是恩惠养民、以道义使民的“惠人”。孔子与子贡讨论过“惠民”的问题。子贡说:如果能够广泛地施惠救济民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哪里只是“仁”,可以说已经是“圣”了!“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既是儒学实践的基点,也是其归宿。在归宿的*高境界上,孔子不轻易地以“仁”来赞许他人,因为*高境界的“仁”作为价值理想目标是很难达到的。这里孔子却说何止“仁”,可以说是“圣”了。这与孔子在其他地方吝惜称“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其难不在于主观上“无心”,而在于客观上“无力”。以古代的社会生产力而言,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直接给广大民众提供物质财富的帮助是很难的。孔子给出的答案是“立己立人”“达己达人”。这并不是直接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帮助他人具备自立和通达的能力和条件。  (二)孟子对民本的形而上论证  孟子不仅有丰富的“民本”思想,而且对民本思想从天、君、民的角度做了新的论证,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著名论断。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君权源于天授,天意取决于民心。君虽然有治民权,但其权力又*终源于民意民心。关于这个问题,孟子则做了明确的论证。孟子的学生万章问: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回事吗?孟子说:不是的,天子不能把天下给与他人。万章追问说:那舜拥有天下,是谁给他的?孟子说:是上天给的。万章又问:天给的,是不是像人传给子孙家业那样谆谆教诲、授予呢?孟子说:不是的,天不说话,天是用行为和事迹显示他的意思而已。万章问:天是如何用行为和事迹显示他的意思呢?孟子说:天子可以把新的人选推荐给天,但不能让天把天下给他,这就像诸侯可以向天子荐人,但不能让天子给他诸侯之位;大夫可以向诸侯荐人,但不能让诸侯给他大夫之位。此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让人民考察,人民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天是用行为和事迹显示他的意思而已。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