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地历史文化论集
代地历史文化论集作者:杨振红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9506415 定价:80.0 出版时间:2018-11-01 出版社:广西师大 |
代地历史文化论集 内容简介
2016年9月24日至25日,中共河北省蔚县县委宣传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在蔚县联合举办“代地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简帛研究文库:代地历史文化论集》即此次研讨会成果结集。大约从春秋时期起,以今蔚县为中心建立代国,战国时期设立代郡、代县,直至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时期。 《简帛研究文库:代地历史文化论集》收录研究代国、代郡山川地理、人文历史论文23篇,是代地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代地历史文化论集 目录
序一序二代地历史文化浅思
——写在《代地历史文化论集》出版之际
代王城城址调查报告
对古代国建立时间和族属的再认识
春秋战国东代城地望蠡测
古代国史事小考
小议《史记》所见战国时期的代地史事
从《史记·赵世家》看赵、代关系
无终、桑干、代、涿鹿与草原民族
内生与外向视角下的地区发展
——以先秦至北朝时期的代地为例
“代马依北风”简析
“代马丞印”小研究
也谈“慷慨悲歌”
秦西汉闾里编伍原则浅识
秦汉边地胡骑的使用
——基于新获史料与传世文献的再考察
里耶秦简所见代地简文考述
飞狐道与汉代军事交通
西汉时期的代郡
窦太后“籍赵”“籍代”及相关问题
汉景帝时匈奴诸王入附考
卫绾奏请开启罢黜百家的先河
——两汉代地历史人物与经学关系初探之
从守相看两汉代地军事地位
魏晋北朝时期代地的社会经济
《资治通鉴》胡注“八部”刍议
磨笄山与代王夫人信仰研究札记
代地历史研究论著索引
代地历史文化论集 节选
《简帛研究文库:代地历史文化论集》: 进一步思考,如果按人文生活样式划分地域,在与华夏族群发生政治冲突之前,本地区本来有其自身的政治发展逻辑。春秋时孔子之所以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因为从华夏政治文化传统的思维而言,夷狄政治运行的实态很难以理解。①我在这里用内生型发展来指代这种发展形态。内生型发展首先和本地域的资源禀赋存在关系。一地区的内部资源——或者辅助以和平的对外交换——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在没有外在政治强权介入的情况下,本地区的发展就属于内生型发展。《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赢、驮?、驹赊、騨?。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毋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这里描述的,和《老子》第八十章所描述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是一种内生型发展的现实或想象场景。 但是华夷之间的接触与交往,特别是政治、军事层面的冲撞还是改变了本地域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态势甚至会改变华夏族群内部的政治发展方向。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怙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②正是周边非华夏族群政治上的崛起和挑战,才改变了西周封建制的政治架构,霸权迭兴,政治平衡不断被打破。似乎整个历史进程命定地要迈向中央集权与政治大一统。这里我用外向型发展来概括这种地区或区域发展的模式。一般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均是变量。如果我们立足于某一地区社会族群,该族群内部资源——辅助以一定的对外和平交换——不能解决本族群的生存发展问题,就会出现本族群向外发展的政治冲动。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后在魏晋十六国时期活跃于代地一带的拓跋鲜卑南迁就是一例。《魏书·序纪》:“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人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如果着眼于草原社会政治文化的同一性,这本来是一个草原族群内生型发展的例子。到了“宣皇帝讳推寅立。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内迁当有攫取发展资源的考量,但是“厥土昏冥沮洳”,资源还是不足。于是“谋更南徙”。“献皇帝讳邻立。时有神人言于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所谓”神人言于国“云云,其实反映了当时向外迁徙求变的游牧社会心理。拓跋鲜卑的南迁历程,就是一幅典型的外向型政治发展的图景。 但外向型政治发展在社会族群活动地域较为固定的情况下也有基于地缘关系催生的动因。《史记·赵世家》:“十九年(前307)春正月,(赵武灵王)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于是肥义侍,王曰:‘简、襄主之烈,计胡、翟之利。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迹,开于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吾欲胡服。”可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都有基于地缘关系的社会政治动因。 ……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历史随笔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