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
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作者:野岛刚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9784815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6-10-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 本书特色
《*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白团”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由旧日本军官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其成立的初衷是借日本反共军官的力量协助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神秘的“白团”前后持续了18年,对台湾的军事影响较大。尽管其于1968年全部撤出台湾,并于次年2月在东京正式解散,但彼时的白团尚有23名成员,化名“白鸿亮”的负责人富田直亮则继续留在台湾,直到1979年去世前才回日本。
蒋介石为什么对官方协议下派遣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处处防范、却对“偷偷摸摸”赴台的日本旧军官团队抱有兴趣?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本书作者以近些年公开发表的庞大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白团”相关人士进行访谈,调查了“白团”的隐秘历史,并还原了蒋介石因何和如何利用“白团”反攻大陆却*终失败的。
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二战结束后蒋介石秘密在台湾组织的由旧日本军官组成的“白团”的介绍。作者访谈了当事人,调研了台北中研院档案和“国防大学”档案,并查阅蒋介石和户梶金次郎等人的日记,为我们展现了“白团”的建立背景、组织结构、日常运作和相关人物等。由于“白团”的隐秘性导致国内的相关专著并不多,虽然《台湾周刊》2002年以“台湾与白团的勾结”为题、《世纪》2009年以“《蒋介石日记》与‘神秘白团’”为题做过专题介绍。但本书的出版仍然具有极强的史料意义。
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 目录
序言 病榻上的前陆军参谋糸贺公一**章 蒋介石是什么样的人?
一 空前绝后的日记
二 在因缘的土地上
三 两次日本体验
第二章 冈村宁次为何获判无罪?
一 身为“中国通”军人的冈村宁次
二 “以德报怨”演说与协助国民党
三 如果冈村被判处死刑的话……
第三章 隐藏在白团幕后的推手
一 曹士澄档案
二 围绕着《蚂蚁雄兵》的种种
三 关键人物:小笠原清
第四章 富田直亮与根本博序言 病榻上的前陆军参谋糸贺公一
**章 蒋介石是什么样的人?
一 空前绝后的日记
二 在因缘的土地上
三 两次日本体验
第二章 冈村宁次为何获判无罪?
一 身为“中国通”军人的冈村宁次
二 “以德报怨”演说与协助国民党
三 如果冈村被判处死刑的话……
第三章 隐藏在白团幕后的推手
一 曹士澄档案
二 围绕着《蚂蚁雄兵》的种种
三 关键人物:小笠原清
第四章 富田直亮与根本博
一 1949年9月10日
二 古宁头战役之谜
三 俨然“军师”般的存在
第五章 他们所留下的成就
一 奇货可居的败北者
二 在圆山的日子
三 模范师与总动员体制
第六章 户梶金次郎所见的白团
一 军人的肺腑之声
二 不只是理念与信念
三 解散的预感
第七章 秘密军师资料
一 东洋**军师图书馆
二 “调研第OO号”
三 服部机关之影
第八章“白团”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一 白团的存在应当被摊在阳光下吗?
二 杨鸿儒的悲剧
三 日本、中国大陆与台湾,以及蒋介石和白团
尾声 温泉路144号信息
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野岛刚 (Nojima Tsuyoshi) 著 译者:芦荻
野岛刚,作家,资深媒体人。1968年生,上智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留学,1992年进入朝日新闻社任职并于2001年担任新加坡支局长。他曾作为朝日新闻外派记者长期驻留新加坡、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参与美伊战争采访报道,之后担任东京总社政治部记者,2007~2010年担任驻台北特派员,目前担任朝日新闻国际编辑部副部长;其长年采写与中华文化圈相关的政治、外交、文化资讯,已在中国出版过《两个故宫的离合》(2014),《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2014),《被误解的日本人》(2016)和《豆腐与威士忌》(2016)等。
芦荻,台湾大学历史所硕士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近现代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