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精)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精)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作者: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5916126

定价:224.0

出版时间:2019-09-01

出版社:鹭江出版

(精)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本书特色

1. 本书的一大创新:本书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全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以蒙古和满洲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帝国时代,以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叙述各个朝代的大战略。

2. 以地理因素为基础,讲述历次战争成败的原因中国人分析战争时总会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但作者在本书中指出,真正能够进入战略的只有恒久不变的地理因素。作者有意避开了古代军事理论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将地理因素作为讨论战争逻辑的基础,揭示其决定战争发生和战争走向的重大影响力,并试图总结其中的普遍规律。

3. 继《帝国的财政密码》《帝国的哲学密码》之后,本册为郭建龙“帝国密码三部曲”收官之作《帝国的财政密码》10万册,豆瓣评分8.5分,入选《新京报·书评周刊》“2017年中榜好书”、“2017中国书店周主题书单·12本人文好书”、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马勇、梁小民等学者的“2017年书单”。《帝国的哲学密码》豆瓣评分8.7分,入选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8年度好书”、2018年10月“华文好书榜”。本册书不仅延续了前两册的全局视角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对前两册的观点和理论形成有力的补充,也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备受读者期待。

4. 多位学者、媒体人、企业家等一致葛剑雄/林达/马勇/骆玉明/刘苏里/余世存/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李淼/吴晓波 盛赞内容简介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这是一本能看懂脉络的中国军事史,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讲故事,以故事带动知识,体现了很高的水平。作者历时多年实地考察,精心搜集各种资料,以此展现战争的逻辑,帮助人们理解战争这个宏大的主题,表达出“我们反对战争,但又必须了解战争,以免受人宰割”这一核心观点。作者简介郭建龙,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之《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以及“帝国密码三部曲”之《帝国的财政密码》《帝国的哲学密码》。

(精)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精)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前言

前言前 言两千年帝国,两千年战乱统一战争与衰亡战争所有战争都是典型的零和游戏,一方的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所失。由于战争的损耗,即便所得的一方,也要遭受巨大损失。在整体上,战争对整个人类造成的是破坏和伤痛。人类不得不通过战争重新分配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的博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战争有且只有一个好处:将国家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市场。在这里,国家统一只是手段,市场统一才是人类的福祉。在世界上,中国之所以一直作为大国存在,就在于它的地理天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疆域,在这个疆域内的人们倾向于成为一个整体。在统一的国家中,人力、物资、资金这三种要的要素都可以较为自由地流动。在国界之内,人们也不用过多担忧人身和资本的安全。正是统一市场的出现,使得统一战争一结束,当社会恢复了和平,就会形成一次新的盛世。不管生活在古代盛世还是现代盛世,人们都是幸福的,他们安居乐业,形成了大规模的社会协作,共同创造了财富的黄金时代。但是,历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统一战争,还有许多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分裂。根据这两点,我们把战争分成了统一战争和衰亡战争。也因为这种划分,中国的战争就有了一个密码:在乱世时期,战争促进了统一,统一又结束了战争;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大国崛起的幻象会让很多和平时期的人再次渴望战争;这种战争就带有巨大的破坏性,即便是打胜了,也会造成社会不可磨灭的伤痕。这就是为什么在朝代初期,人们总是讴歌那些将国家统一的战争,因为通过战争,他们获得了长久的和平,能够在稳定的大市场中过上好日子。当日子刚刚开始变好时,人们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害怕和平被新的战争打断,这时对战争的看法就变得负面起来,更倾向于从个人的遭遇角度去解剖战争的残酷。可社会发展到更富足的程度时,没有经过战乱的民众在民族情绪的刺激下会渴望武力,战争的阴影再次复活,整个社会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很可能要进入衰落期了。朝代中后期的战争对社会的影响也主要是经济上的。为了战争,政府必然要加税,而加税又必然导致社会的凋敝。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旦经济进入了下行周期,官僚集团的膨胀速度反而会增加,因为当社会上没有了赚钱的机会,许多人就会考公务员进入官僚队伍,所以,社会下行时,养官成本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这种增加会拖垮社会经济,到了这一步,就可能进入下一个改朝换代的周期。如果我们把朝代之初的战争视为统一战争,那么朝代中后期发生的战争则可以称为衰亡战争,它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衰落。但衰亡战争又是很难避免的。在封建帝国中,必然存在着强大的宣传机器,用于鼓动人们的情绪。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民众情绪的积累必然失控,到这时,不是皇帝领导社会去打仗,而是社会自发地推动皇帝向战争方向前进。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对于人类的智慧不抱太高的期望,在未来,战争必定还会出现,也许现在已经在路上。既然战争无法避免,就进入了本书探讨的要问题:那些历次战争的胜利者是怎么胜利的?那些失败者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什么秘密可言?战争的地理逻辑与人们强调人心所向不同,乱世时期的战争键的因素之一反而是地理。中国人对于战争的认知大都来自那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进入战略的只有地利。所谓天时,更多是战术层面把握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而人和也并非是可以客观衡量的标准。只有地理是长久不变的,如果论山脉,从人类出现后就基本上没有变化;如果说水体,在几十年里也是相对固定的。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军事战略家,先是一个精通地理的人。当刘邦进入咸阳时,萧何先想到的是进入秦宫室将天下图籍搜走,就是为了了解地理关隘的所在,为后来的楚汉战争指明了战略方向。诸葛亮的《隆中对》之所以,在于他率先将南方的地理纳入战略考量,制订了从南方如何反制北方,甚至统一北方的战略。在他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从关中和中原出发,才能获得天下,诸葛亮的策略虽然没有成功,却极大地丰富了南方战略,使得他之后的军事家都必须在他的基础上重新制订全国战略。本书所考察的,就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军事战略,并试图总结其中规律性的因素。本系列的前两本《帝国的财政密码》和《帝国的哲学密码》都能区分出明确的历史大循环,比如秦汉以来的中国财政大周期只有三次,而哲学大周期只有两次。但在军事上,战争的逻辑却并不能区分出如此明确的周期。实际上,军事规律是随着人们地理视界的打开而变化的。秦汉时期的战略家在统一战争中很少考虑南方,因为当时的地理中心在北方,南方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到了三国时期,南方的长江就成了战略重点之一。在秦汉时期,关中是全国要的地理要素,可是唐代之后,关中地区虽然还很重要,却再也不是战略地理中心了。这是因为秦汉时期的中原和长江都还不够富裕,到了唐代,东部的财富远超西部,对于东部的地理也已经探索完毕。不同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军事战略的演化。中国的军事战略演化可以分为五个时代,分别是:关中时代、长江时代(分裂时代)、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以及以蒙古和满洲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帝国时代。一个时代关中时代,包括了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数百年时间。这个时代型的地理基础是,当时的中国文明国家大都以关中和中原两个地方为中心,的例外是占据了江淮地带的楚国,以及刚刚进入文明视野的四川。当历史局限在这个区域之内时,人们会发现关中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除了关中之外的其他地区没有形成可以防御的封闭式结构,比如中原虽然足够富裕,却没有足够的天险抵挡四面的攻击。只有关中是一个四塞之地,在它的四面都环山,且有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四大关口保护着其中的土地,只要把守这些关口,从任何一面进攻关中都是极其困难的。即便在秦汉时期,仅仅靠关中仍然不足以与全部中原和江淮对抗。关中的优势在于,还有两个富裕的盆地成了它的附属,那就是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一旦关中的政权同时掌握了汉中和四川,就拥有了足以与整个中原对抗的资源,同时由于关中、汉中、四川都地处上游,打击中原更加占有形胜。秦国正是借着这个战略统一了中国。当秦朝崩溃后,汉高祖又按照几乎同样的方式,利用关中、汉中和四川反攻中原成功。但关中模式也有一个弱点,这个弱点随着时间的延续和江淮的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关中、汉中和四川三地中的任何单独一个,所拥有的资源都无法与中原抗衡,只有三者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联手才可以对付中原。东汉光武帝就利用这个弱点,乘关中、汉中、四川等地四分五裂时,以中原为基地反击关中得手。这次反击,也预示着关中优势已经成为过去。关中时代虽然结束了,但人们探索关中地理战略所留下的经验,还会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屡被使用。从这个意义上,任何一个时代的落幕,并不意味着前人探索经验的失效,它只会以更的形式出现在新的战略框架之中。第二个时代分裂时代,是长江成为中国战略主角的时代。关中时代是围绕着黄河制订目标的,长江地区由于发展较晚,处于附属性地位。但随着长江地区经济发展,这里逐渐拥有了与北方抗衡的资本。是光武帝顺着长江三峡进攻四川,将四川与湖北打通。在这之前,通往四川的主道是从关中出发的蜀道,这使得四川一直是关中的附属地,但自从四川通过长江与湖北直联之后,四川逐渐加入了南方阵营,与关中的关系反而疏远了。在长江时代的开篇,是两个划时代的军事战略,分别是东吴张竑提出的江东战略,与蜀汉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两个战略的共同点,是提出长江不再是北方的附属,而是足以与北方对抗的基地。张竑指出了江东地区的重要性,认为先占领了江东,再顺长江而上,将赣江谷地(江西)、湘江谷地(湖南)收入囊中,进攻荆州,甚至四川,这些地区加起来已经足以和中原对抗。诸葛亮则认为,只要占据了荆州和四川,就拥有了两条北上的道路。在中国南北之间沟通的主要通道本来只有三条,占据了两条,就足以借助四川粮仓,向中原发动钳形攻势,甚至统一中国。张竑和诸葛亮的战略虽然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却是对长江流域的战略探索,为日后的中国战争增加了足够的深度。东晋南北朝更是进一步对长江进行探索,是中下游区域,探索出了“建康(南京)—荆州”轴心,这两个城市成了南方军事和政治的中心。一个轴心、两个重点区域(南京和荆州)、三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四条江(长江、汉江、湘江、赣江)、五座城市(镇江、马鞍山、九江、岳阳、武汉),构成了南方的军事战略基础。但在探索结束时,人们发现,南方虽然足以称霸,却很难统一全国。这和南方较少战略纵深有关。北方由于有太行山和山西高地,构成了足够的纵深,使得南方对北方的攻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然在某一个点被迫停滞。而北方对南方的进攻,却只要攻克了长江就行,再往南的地方缺乏足够的纵深空间和富庶的粮仓,构不成对北方的有效抵抗。南方的这种缺陷,导致它可以丰富中国的军事战略,却很难颠覆北方的优势。于是,北朝借助地理优势统一了南方,结束了分裂时代。隋唐时期开始的第三个时代(失衡时代),战略重心又回到了北方的关中地区,但这时的关中已不足以支撑整个庞大帝国的战略中心,使得唐代的战略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由于关中不够富裕,为了保卫和养活关中,唐王朝花费了大量的财富,却仍然无法解决失衡问题。加之无法解决养兵难题,唐朝皇帝发明了节度使这种制度,却将帝国送上了不归路。但是,安史之乱中,叛军由于战略并没有占上风。这时山西的作用凸显了出来,唐朝就是从山西太原起家统一的全国,安史之乱中,又是由于唐军守住了山西,并防住了襄阳、商丘一线,使得安禄山的军队被压缩在华北平原一个倒“L”形的平原区域。这个区域由于缺乏制高点,使得安禄山如同风箱中的老鼠,四处挨打。如果唐王朝采取李泌的关门打狗策略(见本书第十二章),安史之乱将更快被平定且后遗症较少。但可惜的是,唐朝没有采取这种策略,虽然平定了叛乱,却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失衡时代,另一个战略浮出水面,成了后世的叛乱者们经常使用且屡屡奏效的战略。这就是黄巢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当一个帝国处于不稳定状态时,起事者的方式不是建立基地,而是以运动的形式进行长征,击打帝国弱的地方,直到引起它的财政和行政崩塌,灭亡帝国。黄巢作为中国历长征的人,给后来的李自成等都提供了范本。失衡时代表明长安再也无力主导中国的战略发展,于是,中国军事战略史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中原时代。这个时代以北宋为代表,甚至可以延续到明清时期。中原时代的关键是在中原地区找到一个足够富裕又拥有战略优势的中心点。不幸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虽然看上了洛阳,却由于过早去世,让开封成了北宋都。这个失误造成了中国的指挥中心处于无法防守的大平原上,加上北方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游牧民族可以长驱直下,直捣龙庭。北宋的策略失误到了明代被弥补,明成祖将都选在了有防守优势的北京。但到了明朝后期,北京的劣势又被放大:由于地理的关系,北京可以防御北方的攻击,却无力抵御来自南方的叛乱。在中原时代继续的同时,另一个时代也到来了,那就是元朝和清朝所代表的帝国时代。这个时代,中原、长江等汉人居住区已经更加合为一体,皇帝要做的更多的是将边缘地带一一整合进入帝国。如果没有元朝和清朝,中国的国土面积将缩小一半以上。元朝是划定中国新疆界的开始,可以说,元帝国当年征服过的地方,大部分现在都还保留在中国之内,元帝国没有征服的地方就性地成了外国。越南和云南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在宋朝时都不属于中国本土,但由于蒙古人征服了大理,使得云南并入了中国版图。而越南由于击败了蒙古人,性地成了外国。清朝虽然是靠击败李自成取代明朝而占据了中原,但它获得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是靠和当时另一个霸主准噶尔人竞争而赢得的。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是中国历一个关键性节点,如果准噶尔人获胜,中国将是一个小得多的国家,但清朝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元化的庞大遗产。本书叙述了中国历军事战略的详细演化过程,探讨每一个时代的军事关键点,寻找那些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秘密。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王朝如何成长,直到成为现在中国的模样。本书与传统的军事史书有两大区别:一,本书既不探讨三十六计,也不强调民心可用,而是从技术化的角度出发,聚焦于易变的地理因素,旁及其他,来叙述中国两千年的军事战略演化史。这样做,是想让读者在读历史时,不光是看热闹,而是知道每一场战争背后的逻辑所在。只有了解了客观的历史,才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第二,阅读本书,实际上是理解中国地理的一个过程,从关中出发,直到新疆、西藏,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会更加理解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幕幕悲喜剧,并在谈论中国现状时,也更能理解它的演化和逻辑所在。媒体评论郭建龙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总觉得他是个奇人和孤例。他为人的纯净善良、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独身探索险地的勇气,和巨大的阅读量、把握历史的大气、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的成熟,融合在一起。他写的书我都喜欢读。——林达 作家精彩书摘※所有战争都是典型的零和游戏,一方的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所失。由于战争的损耗,即便所得的一方,也要遭受巨大损失。在整体上,战争对整个人类造成的是破坏和伤痛。人类不得不通过战争重新分配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的博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战争有且只有一个好处:将国家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市场。在这里,国家统一只是手段,市场统一才是人类的福祉。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中国史

在线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