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作者:叶成勇

开 本:其他

书号ISBN:9787501043569

定价:150.0

出版时间:2019-07-0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把南夷土著文化遗存分为可乐类型、中水类型、八塔台文化、铜鼓山类型、石洞村与大逸圃类型,详细梳理了各文化类型的特征、时代关系、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按分布状况把南夷地区汉移民遗存分为横江流域及其邻近区域、北盘江发源区域、赤水河流域及其附近区域、乌江上游鸭池河西部支流区域、乌江上游鸭池河南部支流区域、南北盘江流域之间区域、右江上游区域,分别梳理各区域文化特征、发展演变。借用人类学、社会学关于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理论和视角,阐释了战国秦汉时期作为边疆地区的南夷区域早期社会形态、文化变迁模式和文明化国家化进程。 理论方法上,本书自觉地采用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多学科理论方法对考古资料多层次解析。把南夷区域考古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特别是通过典型文化事项和族群源流的个案研究这个中间环节,把考古资料引向社会结构和文明化进程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思路上,坚持区域社会考古学研究导向,综合把握南夷本土社会文化的主体性建构、文化结构和运行模式这个核心,放弃了“夜郎文化”和“古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思路,也摒弃了所谓土著“汉化”过程的简单的泛化的思维方式。加深加宽了对南夷地区考古资料的解释力度,拓展了我国早期文明化进程研究的视野。这样的研究既有利于深化对西南民族历史的认识,又可以提供一个区域性多元文化互动与社会整合的分析框架。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南夷”释义
第二节 南夷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概况
一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二 青铜文化的性质
三 土著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四 青铜文化的族属
五 南夷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模式探索
六 “夜郎”的分布范围和中心区域
七 重要土著墓地或墓葬的系统研究
八 重要文化遗存的研究
九 科技考古学研究的迅捷开展
十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旨趣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研究目标及意义
三 关于几个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南夷地区土著文化遗存的类型特征
**节 可乐类型
一 墓葬形制
二 年代与分期
三 随葬品内涵分析
第二节 中水类型
一 墓葬形制
二 年代与分期
三 文化遗存内涵分析
第三节 八塔台文化
一 墓葬形制
二 年代与分期
三 随葬品内涵分析
四 “八塔台文化”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铜鼓山类型
一 基本文化特征
二 年代与分期
三 文化内涵分析
四 铜鼓山类型与邻近区域青铜文化之关系
第五节 广西西林铜鼓墓与铜棺墓
第六节 石洞村·大逸圃类型
一 石洞村墓地
二 大逸圃墓地
三 石洞村墓地和大逸圃墓地之关系
第七节 南夷地区土著文化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一 各土著文化之间的年代关系
二 土著文化的发展演变
三 土著文化的基本特点
……

第三章 南夷地区汉代移民文化遗存分区研究
第四章 汉代南夷区域文化因素个案分析
第五章 几种独特器物之考证与溯源
第六章 南夷地区族群考古
第七章 南夷社会文化变迁与文明化进程探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作者简介

  叶成勇,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贵州思南人,1977年10月生。2001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获考古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西南考古学、区域社会史和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金沙江中游石构墓葬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历史 考古文物

在线阅读

上一篇:儒林外史     下一篇:越王时代吴越文物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