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望厦村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澳门望厦村研究

澳门望厦村研究

作者:林发钦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18123158

定价:49.8

出版时间:2017-06-01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参见“乾隆志”之《香山县地图》图五,望厦村位置仍标注为“原望厦村”;但据“乾隆志”卷一《坊都》载,“长安县恭常都,故延福里恭字围,在县东南一百里啚二村五十四。……吉大、沙尾、望厦……”〔清〕暴煜主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第1卷《坊都》,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刊刻。望厦以一村名被记录下来,可见图五是未加修改地直接引用了“康熙志”之《濠镜澳图》。且根据“乾隆志”中关于“海防同知署”的叙述,“县城署在堂右,康熙四十四年奉裁,知县庞嗣焜详请改为义学。雍正八年复设,移驻望夏村,大堂三间……” 由此可推测,望厦村在雍正年间已复村。

但是“道光志”解释,县丞署于雍正八年(1730年)移驻望厦村,此说法错误。原文如下,“县丞署在澳门望厦村,旧在县署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奉裁(《暴志》作四十四年)。知县庞嗣焜改为义学。案:即今训导署。雍正八年复设,移驻前山寨城。乾隆八年(1743年)添设同知,移县丞驻今所,动项建造。《阮通志》。案:《暴志》雍正八年(1730年)移驻望厦村,误。”〔清〕祝淮修,黄培芳等辑:《新修香山县志》第2卷《舆地》下《都里》,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刻。且“同治志”卷八《海防》中也如此记载,“议者以澳门民蕃日众,而距县辽远,移香山县丞于前山寨,改为分防澳门县丞。乾隆八年,以按察使潘思榘、总督策楞议移县丞驻望厦村,设海防军民同知于前山寨,用理猺南澳同知故事,增设左右哨、把总、马步兵、哨船,于香虎二协改拨,别为海防营,隶督标,辖番禺、顺德、东莞、香山。”如此看来,县丞署当于乾隆八年(1743年)移驻望厦。

关于望厦村的位置,根据 “道光志”卷二《舆地》下《都里》云:“长安乡恭常都,故延福里恭字围,在城东南一百里啚二《申志》同,今增场都啚三村七十九《采访册》。按《申志》,村二十二,《暴志》五十四……前山寨《申志》军民府署,去城一百二十里……望厦县丞署,去城一百三十八里,去寨十八里……”〔清〕祝淮修,黄培芳等辑:《新修香山县志》第2卷《舆地》下《都里》,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刻。此处已明确说明望厦县丞署的地理位置,而在“乾隆志”中没有记载。那么望厦村是否于雍正年间复村,便无法确定了。不过,由于清“迁海令”到了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终止;且早在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朝廷认为措施已收成效,加上不想继续影响沿海地区的民生,终于允许复界。那么可推测,望厦村可能在康熙年间便已经复界。

(2)海防方面

中国政府为防范及管理澳门,还设置了关闸、关闸汛及望厦汛。有关三者的记载,(道光)《新修香山县志》与(民国)《香山县志续编》中有所涉及,主要叙述了关闸、关闸汛、望厦汛的置废。相关内容如下:



望厦汛在本营南十六里,外委一员,分防兵二十名。上至关闸汛一里,下至娘妈阁海八里。(《新修香山县志》卷三《经政·营制》)

二十九年,葡人毁望厦村县丞署,侵住拉搭炮台。县丞迁署前山城内,望厦汛外委退屯白石村三山宫。望厦汛原在望厦村,故址即今之汛地街。(《香山县志续编》卷一六《纪事》)

案:关闸之设,前山寨所借以为势者也。然闸在径南,逼近望厦,莲峯俯瞰之。澳夷有变,彼扼望厦之隘,据莲峯之险,能用其长矣。(《新修香山县志》卷四《海防》)

五十二年八月,黑奴饮营地街,醉卧,不服夷官约束。夷官以肆主之卖酒与黑奴也,反责之,邻肆与辨,遂迁怒,督黑奴拆毁寮铺,殴伤民人,并纵黑奴在望夏村偷窃滋事,货船到澳不报,地方官往澳弹压,强词不顺。(《新修香山县志》卷四《海防》)

十三年八月初二日,咭唎夷人入澳门,欲据之。《县册》。……彭昭麟《岭南草·澳门记事诗序》未几,总督百龄、巡抚韩崶先后临阅澳门,以自咖囒炮台至西望洋台迤南沿海石墈易于爬越,咭唎夷兵由此潜登,令澳夷加筑石女墙,以资防堵,派把总领兵专守关闸,派外委领兵协防望厦,又设前山专营,移平镇营逰击驻防,以香山协副将频年海捕,常调左营都司回营经理,不能专力前山故也。(《新修香山县志》卷四《海防》)

道光二十九年,将该把总及炮位防兵退迁望厦村山后,其关闸汛墙系同治十三年被洋人毁拆改建禄衣馆,并设大闸门,竟将三巴门以北至关闸地方称为葡界。(《香山县志续编》卷六《海防》)

光绪十六年,署前山同知蔡国桢派兵收回,加筑围墙,仍将望厦村山后大炮移入数座,常川驻守。(《香山县志续编》卷六《海防》)



分析上述资料,因有黑奴滋事、英吉利入侵事件的刺激,清政府在海防方面开始强化,更在望厦村地区驻兵,加强在澳门半岛的兵力;且有关中国政府在望厦驻兵及设汛营的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新修香山县志》中,而此志于道光七年(1827年)刊刻,说明清政府在19世纪上半叶,对澳门加强了在军事方面的管理。一旦“澳夷有变”,清政府可“彼扼望厦之隘,据莲峯之险”。可见,在军事防御方面,望厦村位置特殊,相当于清政府与澳葡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清政府通过在望厦村区域驻兵等,来实现扼制澳葡势力扩张的目的。

(3)葡人入侵方面

当然1849年之后,葡人侵占澳门北部,望厦村亦被占领。有关葡人占领望厦村的内容(详见**章第三节),在《香山县志》中的体现如下:



请言葡人之论据,其对于陆界者二:……二曰某地曾有葡人建设,某地系与澳门联属,应归葡人管辖。既曰管辖,则凡征税听狱应有天然之政权,何以所指为管辖之望厦、龙田、龙环、搭石、沙冈、新桥、沙梨头等村,一切灯费、地租,或缴或不缴,迨光绪十三年正月,葡用强横逼索,村人仍敢鸣锣抵抗,门牌亦听其旋钉旋毁。望厦等村,历年重大词讼,如咸丰十一年凶犯陆亚挪、同治七年凶犯冼开和等案,何以西洋理事官又肯移解华官审判?观此则所持陆地之论据自破矣。……

若葡人不依此办理,则宜诘以背约之罪,如光绪十五年以北山岭一带作为局外地,十六年圈筑青洲转租英人,二十二年在大小横琴起建兵房,廿四年迫收望厦村业钞,廿八年硬以对面山、大小横琴为澳门生成属地,卅三年越湾仔界张贴告示,迫轮渡船换照及干涉医院,勒抽银坑草油厂人情纸费,随举皆是,其又何说之辞?……《勘界维持总会联呈张督院高钦使意见书》。(《香山县志续编》卷六《海防》)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