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懂的世界史-大英帝国的逆袭之路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你要懂的世界史-大英帝国的逆袭之路

你要懂的世界史-大英帝国的逆袭之路

作者:李源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5744073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一直到英国人称霸全球,他们在国内也完成了一场双元革命:宪政代议制与工业革命。这两场革命追根溯源就是得益于扩展秩序思想和保守主义。
大英帝国其实是这一认知模式的某种延续,它至少包括如下几点:不控制,不折腾,不设计蓝图,不执着理想,不迷信人性本善,不追求宏大的制度框架,而是小步快跑,拥抱不确定,在试错中不断修改,快速迭代,缝缝补补,在混乱中制造有序,在分散中保持高效。
扩展秩序与保守主义是中国人不熟悉的一个概念。但这却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崛起的秘密,是中国两代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论。
我当然不是说中国人抄袭了英国人的方法,而是我认为,人类社会中那些摆脱贫困、逐步强大的国家或者地区,基本上都是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这种思维方式,*终以弱胜强,完成逆袭。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在我的书中反复讲这一思维方式,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实现富强的“核武器”。

3
历史是人生的慢动作。
这本书也写给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你和我。
本书选取的话题里面蕴含着大英帝国崛起的秘密,也深刻地彰显了一个小家伙由弱变强,终至不可战胜的底层逻辑。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后都会提炼一个心法,用于指导我们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并不是颇有家私,或者家族资源雄厚,而且你不甘于平庸的命运,想要突破自己,或者至少不让自己对自己失望,那么本书提供的心法也可以成为你阅读的重点。
所谓逆袭,未必就是一举击败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是让自己当下的处境比之前更好一些,进而一步步实现人生进阶。
这是本书讲述大英帝国历史的真正目的。
你姑且可以将书中的历史部分当作案例,专注于书中提到的心法,对于实现逆袭也会大有裨益。
在我看来,逆袭的逻辑在于拥抱不确定性。
这句话听起来不足为奇,但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缺少的思维方式。
我们太容易让自己过上拥抱确定性的人生了。
我们会因为缺少安全感而选择稳定:为了户口选择一份低收入而且无聊的工作,为了害怕自己无家可归回到三四线城市的老家过着绝望的生活。
我们也会因为太不缺少安全感而选择成为一个白日梦想家,每天想着环游世界,或者指望靠自己的一份计划书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会因为对自己的智力不自信,成了中产焦虑症患者,每天追热点、刷微博、看新闻,生怕自己被时代落下。
我们也会因为对自己的智力太过自信从此成了知识瘫痪症患者,不停地报班学习,把应该交朋友和旅行的大好时光都用在了学些没用的知识上。
这些都是我们实现逆袭路上的陷阱,甚至是万丈深渊,一旦跳进去,就会万劫不复。
这些大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确定性。
无论是你拥抱稳定还是拥抱梦想,拥抱趋势还是拥抱知识,这些确定的、可以看得见的、你熟悉的、能让你大脑分泌多巴胺的东西都成了你的拐杖和避风港。紧紧抱住这些“确定性”,就等于是告别了“不确定性”,也和实现逆袭之路永远擦身而过了。
拥抱不确定性并不是折腾和冒险(这也是一种确定性),而是把机会分散,在小规模试错的过程中等待每一次尝试开花结果。
请把你眼前拥有的每一个机会和可能性都当作家里种植的一盆花,你每天浇水施肥,终有一天会发现,你的花园已经万物生长。
很多思想家把这个过程叫作“升维思考”。
拥抱不确定性*大的敌人是专注。你可能未必喜欢,但是我觉得贾跃亭有句话说得有道理:这代人注定死于专注!
这未免让你产生怀疑,所有成功人士都在讲专注,为什么你却在讲拥抱不确定性?那是因为无论是成功人士的言行还是他们的传记,都是典型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体,他们需要描述一种态度和情怀,而他们进阶之路上*关键的一步他们都不会告诉你,或者告诉你,你也学不会。
拥抱确定性——专注——执迷——疯狂——幻灭——寻找新的确定性,这是绝大多数失败的人(和国家)走向悲剧的死循环。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逆袭的人生都一样,悲剧的人生都在拥抱着各自的确定性。
如果你想获得逆袭的人生,那么请耐心阅读本书中的案例和心法,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思维里还有多少确定性,想办法把它们踢出你的人生清单。

4
正因为本书的三重属性,它也可以被看作一个尝试集,或者一种新历史的写法:历史、理论、心法。
我相信有朝一日,会有人发现这种写法的价值。
这本书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得感谢一些人。
首先是我的导师。
我记得读硕士的那一年,他老人家对我说了句语重心长的话:小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羽毛。
后来我才知道,某位教授因为出版了一本没有注释的书,身为院长的他果断和人家绝交了。
因为这句话,我会终生感激他。
原本我也想拥抱确定性,在大学这个安乐窝里给他们打一辈子工,为此我在本科期间在一个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写过上百万字的论文和研究计划(本书中的很多文章的雏形也是源自那时)。但是因为这句话,我在硕士期间几乎一篇像样的文章都没写出来。
如果不是治学之路就此卡死,我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天资也不是完全愚钝,除了学术之外,还能写出这些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东西。
硕士那几年翻遍了各个学科的好书,准备随时开溜。
在北京的学术圈里有很多不一样的人,他们是一群“学术公知”。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学科,但是都关心一些共同的话题,他们只不过是用自己的学科语言和经验来解释这些话题。
这些人的书帮我开了不少窍,学了不少经典理论,你在本书中都看得到。
当然,这句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当然了,*需要感谢的人是前老板“罗胖”——罗振宇。
就在临毕业那一年,他给了我一个顺利开溜的机会——做知识策划。这一做就是3年,一共40多期节目,从卖会员到卖货。
这段时光给了我一个很小的变化。
3年前,很多人知道一个“李源同学”,3年之后,大概还能有人想起曾经有那么个家伙,但是叫什么来着?不好意思,忘了!
这段时光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变化。
3年前写东西想的还是那些象牙塔里的宝贝,现在我想的是用户究竟需要什么。
这些都要感谢“罗胖”,是他让我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世界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