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全2册)-精装典藏版
西方的没落-(全2册)-精装典藏版作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802568938 定价:168.0 出版时间:2017-08-01 出版社:群言 |
西方的没落-(全2册)-精装典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群言出版社2017年8月新版
★ 《西方的没落》是著名史学家斯宾格勒上世纪初创作的一部史学巨著,素有“历史博物馆”之称
★ 著名历史学家、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齐世荣等六人合译,版本经典
★ 看大师解读文明变迁,剖析文化宿命中未被揭开的隐秘
《西方的没落》是著名史学家斯宾格勒上世纪初创作的一部史学巨著,素有“历史博物馆”之称。全书分为两卷,**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此书,尤其是第二卷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也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时期,细致考察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毁灭的过程。
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
《西方的没落》一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付将来。斯宾格勒说,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西方历史尚未完结的各阶段的思想方式、时间长短、节奏、意义和结果”。正因为如此,《西方的没落》也被很多人称为一部未来之书,而斯宾格勒也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西方的没落》具有很大有魅力,这一方面来源于它思想的独特和深刻,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行文的丰富多彩。斯宾格勒文笔栩栩如生,他善于取譬设喻,善于描绘历史人物的性格,并以此衬托出某个时代的突出特征。其叙事、议论,都收放自如,缓急适度,而节奏适宜,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读《西方的没落》,即使不同意斯宾格勒的思想,也不得不折服于他的文体。
世界史大师齐世荣、田农等六人于1963年翻译的版本,为该书在中国zui早的版本。
西方的没落-(全2册)-精装典藏版西方的没落-(全2册)-精装典藏版 前言
作为三年劳动成果的本书清稿,在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到1917年春天,它又重新被加工整理,并且在某些细节方面予以增补和修饰,但是由于当时形势所限,迟迟未能付印。
尽管本书的范围和主题在于历史哲学,但是作为对于划时代的重大时机的评论,它也具有某些比较深刻的意义,这种时机的预兆当主导思想正在形成的时候是可以洞瞩的。
书名是在1912年决定的,它十分翔实地表达了本书的意图。本书的目的在于以古典时代的衰落为殷鉴,来描述一个我们自身正在进入的为时几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局面。
事变做出许多验证而非反驳。毫无疑问,这些想法是必须在此时刻并在德意志公诸于世的,而更无疑问的则是,战争本身就是那能使新的世界图景显得清晰的前提条件中的一个因素。
因为我确信,这不仅仅是一个从若干可能的、只是逻辑上可以证明的哲学中撰写一种哲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撰写我们当代的惟一哲学的问题,这种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然哲学,是为大家所朦胧地预感到的。这样说,并无狂傲自是之处;因为一个在历史上不可缺少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某一个时代,而是它自身创造那个时代,这一观念只是在一种有限的意义上才是那个注定孕育它的人的所有物。它属于我们的整个时代,它的影响遍及于所有的思想家,尽管他们对它并无所知。只是那种偶然的、个别的对待它——以及它的优点和缺点——的态度(无此则任何哲学都不可能存在),构成了个人的命运和幸福。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1917年12月,慕尼黑
西方的没落-(全2册)-精装典藏版 节选
历史 世界史 欧洲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