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西北联大

西北联大

作者:张在军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5514673

定价:59.8

出版时间:2017-09-0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西北联大 本书特色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暨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建校80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泳作序并推荐

西北联大 目录

引 子 /1
序 章 辞别燕都 / 3
**节 何去何从?/ 5
第二节 历史选择了西北 / 12
第三节 三校的历史沿革 / 18
第四节 北平研究院分道扬镳 / 35
第五节 半路杀出个河北女师 / 47


上 篇 三校合一(1937年9月—1939年8月)


**章 非常时期的西安临大(1937年9月—1938年4月)/ 55
**节 长安居,大不易 / 55
第二节 甚于长沙临大的院系 / 65
第三节 玄风桥的“十八罗汉”/ 74
第四节 抗日救亡活动 / 80
第五节 “文武合一”的军训 / 85
第六节 潼关吃紧,西安告急 / 91
第七节 南迁:破天荒的大举动 / 97
第八节 散布在三县六地 / 108
第二章 昙花一现的西北联大(1938年4月—1939年8月)/ 118
**节 联而不合也不和 / 118
第二节 院系堪比西南联大 / 128
第三节 教学与科研也是救国 / 135
第四节 师生的经济生活 / 143
第五节 “公诚勤朴”
——校训与校歌 / 151
第六节 总理纪念周 / 158
第七节 南郑的集中军训 / 164
第八节 救亡组织与民主社团 / 171
第九节 古路坝的西北联大附中 / 180
第十节 解体分立:一石二鸟 / 190


下 篇 五校分立(1938年7月—1946月11月)


第三章 后方**高等农业学府
——国立西北农学院 / 203
**节 西北农学院的筹建 / 203
第二节 一校一系的沿革 / 211
第三节 首任院长辛树帜 / 223
第四节 名师荟萃张家岗 / 229
第五节 院系设置与教学管理 / 235
第六节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 240
第七节 “驱周运动”催生亢丁社 / 246
第四章 后方*完备的工科大学
——国立西北工学院 / 253
**节 西北工学院的筹建 / 253
第二节 三院的历史沿革 / 259
第三节 三任院长的功过是非 / 275
第四节 雄厚的师资与简陋的设备 / 284
第五节 严格的教学与务实的科研 / 291
第六节 七星寺的灯火 / 299
第七节 “地狱”,还是“天堂”?/ 305
第八节 学生社团与学生运动 / 315
第九节 拒与西工归并的北洋西京分院 / 322

第五章 西北联大变身西北大学 / 331
**节 “西北大学”为何复名?/ 331
第二节 走马灯似的换校长 / 338
第三节 三院十四系的师资 / 349
第四节 教学条件与学术研究 / 358
第五节 乐城的苦乐生活 / 366
第六节 政治力量与进步社团 / 377
第七节 “四一五”学运始末 / 385
第六章 西北*高师资训练处所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394
**节 师大精神“吾道西行”/ 394
第二节 城固时期的西北师院 / 401
第三节 黄河之滨建分院 / 409
第四节 兰州分院改为本院 / 417
第五节 教学、科研与课外活动 / 426
第六节 知识青年投笔从戎 / 434
第七节 附中:从关帝庙到十里店 / 440

第七章 西北*具声望的医学院
——国立西北医学院 / 447
**节 独立建校后的教学工作 / 447
第二节 两任院长:徐佐夏和侯宗濂 / 455
第三节 既为良师,亦为良医 / 466
第四节 学生的生活、管理与就业 / 473
第五节 日军的罪行 / 478
第六节 短命的兰州分院 / 485


终 章 复员与留守 / 491
**节 “复员”不是“复原”/ 491
第二节 平大复校与西大回迁、西医归并 / 498
第三节 北洋复校与西工迁咸、焦工复校 / 504
第四节 西师留守与师大复校、女师回津 / 508
第五节 薪火相传,生命永续 / 514
后 记 / 518
参考文献 / 521

西北联大 节选

一节 何去何从?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前,不少学校已经放暑假,北平地区的大部分学生不在校内。事变发生的第三天,蒋介石邀请一些主要大学的校长和知名教授在庐山举行国是座谈会。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应邀参加。
事变发生时,清华大学“因地处平西,毗连宛平,当七七之夜,敌人进攻卢沟桥,枪炮之声,校内清晰可闻”。 可是,对于这枪炮声,很多人已经麻木,并未想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在北平大学任教的曹靖华写道:

这是七月七日的早晨,沉重的隆隆的声音,连续不绝地把我从梦中惊醒了。我在床上坐起来,细细地辨出这是郊外传来的炮声。天还没有亮,坐一会又躺下去,隆隆的声音依然在继续着。但由于近年来在故都听惯了这种声音,就毫不觉得惊疑:这大概还是“友邦”在“演习”的。

清华大学教务长潘光旦、秘书长沈履7月10日给梅贻琦校长电告北平近况,电报中说:“连日市民、学校均镇静。各方安,乞释念。”3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7月11日发给梅贻琦的电报也是说:“清华平安,仅有日兵官来问有无军器,并欲购校马,并劝告校款勿外汇,以免谣传日军提取。”电文中还特别说明“职员出入无阻,携物者须检查,据云日军尚有礼貌,人心稍安”。 显然,潘、沈、胡等人还没意识到战争即将全面爆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中国史 当代史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