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

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

作者:贾世泽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3465451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7-04-01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的起源,今人并无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可资参阅,因此一般都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和考证:一是考古发掘,二是历史传说,三是对中华古文字的探索研究。《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侧重于第三种,中华文字是带有象形特点的表意文字,它往往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因此它保留了古代许多事物的生动形象。中华古文字又是华夏先民,在自己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智慧萌发的结晶。《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在介绍上古社会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古文字源流分析,来佐证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真实性,来诠释“中华民族”形成,“中华民族”的兴起以及“中华民族”的发源。

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 目录

**章“中华民族”的形成
**节从北京周口店远古始祖谈起
一、北京周口店中华猿人、智人生活状况
二、中华远古具有代表性历史人物的出现
第二节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
一、炎、黄同根
二、农耕起家
三、东迁、征战
四、炎、黄统一
五、南迁、回归
六、炎黄文化
七、黄帝之死
第三节中华民族高祖(部落联盟时代)——颛顼、帝喾二帝
甲、颛顼
一、颛顼发源
二、颛顼登基
三、颛顼政绩
四、颛顼之死
乙、帝喾
一、帝喾发源
二、帝喾执政
三、帝喾传承
第四节中华民族高祖(邦国联盟时代)——唐尧、虞舜二帝
甲、邦国联盟时代简介
乙、唐尧
一、唐尧发源
二、唐尧政绩
三、唐尧禅让
丙、虞舜
一、虞舜发源
二、虞舜及其部族的兴起
三、虞舜政绩
四、虞舜之死
第五节华夏王朝开国之君——大禹
甲、登基前的社会基础——治水奇功
一、出身治水家族
二、临危接受任命
三、治水历程艰苦卓绝
四、治水成果意义非凡
乙、大禹登基——华夏王朝的建立
一、大禹登基称帝
二、王朝版图奠定
三、行政机构初建
四、规章制度创立
五、大禹之死
第六节华夏王朝的兴衰
一、太康失国
二、少康中兴
三、夏桀亡国
第二章中华史前生活文明的出现——衣、食、住、用的雏形
**节居室构建文明
一、聚邑村落的房屋构建
(一)半穴式房屋结构
(二)半地穴式居屋形象
(三)南方地区干栏式房屋
二、聚邑村落的形成与构成
(一)聚邑村落的形成
(二)聚邑村落的布局结构
(三)聚邑村落的社会结构
(四)聚邑村落的外部防御
三、晚期城郭的出现
第二节粮食种植文明
一、农耕作物的培育
(一)农耕经济的社会意义
(二)农耕作物四大品种
二、农耕器具的创制
(一)耕种农具
(二)收割农具
(三)储粮农具
第三节狩猎、畜牧文明
一、万年狩猎功不没
(一)狩猎经济的社会意义
(二)狩猎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狩猎经济的历史发展
二、千载畜牧价更高
(一)畜牧业的产生
(二)畜牧业的内容
第四节陶器烧制文明
一、制陶业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制陶业的产生
(二)制陶业产生的原因
(三)制陶工艺在中华古文字中的反映
(四)制陶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古陶器具简介
(一)古陶炊具
(二)古陶食器
(三)古陶酒具
第五节纺织、衣着文明
一、原始纺织业的起源
(一)生活实践引发对容物器具的创制遐想
(二)鸟巢等自然物引发的创制思维
(三)从篮筐制造到席子的编织
(四)编制材料的选用
二、原始纺织业的产生
(一)嫘祖教民育蚕纺纱
(二)原始纺织过程
(三)纺纱
(四)织布
三、衣着文明的演变与发展
(一)衣着文明的演变
(二)衣着文明的发展
第三章中华史前社会文明的出现——从母系到父系氏族社会
**节母系氏族公社的始祖母——女娲
一、关于华夏之母——女娲的神话传说
(一)从名字看女娲故事的历史真实性
(二)从神话传说内容看女蜗故书的历史真实性
二、龙文化的起源
(一)龙文化起源于图腾现象
(二)龙形象来源于蛇形象
(三)龙、蛇形象的大融合
(四)在农耕经济中产生的龙幻想
(五)在宗教、文艺作品中渲染出的龙崇拜
(六)龙形象在氏族大融合中的诞生
三、龙文化的发展
(一)从原始图腾到“四灵崇拜”
(二)从“四灵崇拜”到龙、凤政治权威
(三)从政治权威到意识渗透
(四)从意识渗透到中华之魂
第二节中华母系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形成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知母不知父”世情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姓、氏繁衍
三、母系氏族公社由女性主导
(一)女性足氏族的领导者
(二)女性又是农耕生产的实干者
(三)女性还是家园的武力保卫者
四、母系氏族公社中的女尊男卑
(一)母系氏族公社中的女尊现象
(二)母系氏族公社中的男卑现象
第三节中华母系氏族公社的婚俗演变
一、华夏婚俗的历史
二、华夏族外婚的考证
(一)族外婚是人类婚俗的必经阶段
(二)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一:对偶婚人相互称呼为“哑”
(三)华夏族外婚的汪据之二:“弃”字表现实施族外婚的必要
(四)华夏族外婚的汪据之三:墓葬考占
(五)华夏族外婚的证捌之四:称谓的变迁
(六)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五:祭祀方式的特征
第四节中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址综述
一、黄河流域粟作氏族文化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民族史志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