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话本-全2册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史记白话本-全2册

史记白话本-全2册

作者:司马迁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0116893

定价:128.0

出版时间:2016-09-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史记白话本-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 张大可,当代历史学者,《史记》研究界翘楚,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本书是他对《史记》的白话本翻译力作,译文质量较高,便于阅读
★ 古文今译,书前设导言,高度概括《史记》精华;单篇前设题解,概括各篇精华及特点;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各做体例说明,突出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特点;
★ 编排清晰,一目了然,其中“题解”排仿宋体,“段意”排楷体以醒目
★ 书末附有司马迁《报任安书》、译者《古籍今译略论》《史记残缺与续补窜附考辨》,以及《司马迁年表》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壹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用五十二万多字,写了三千年历史。文字简练而包罗万象,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说《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都达到了高峰。

《史记》由五体构成:一、《本纪》十二篇;二、《表》十篇;三、《书》八篇;四、《世家》三十篇;五、《列传》七十篇。总计一百三十篇。《本纪》提纲挈领记载国家大事,以王朝和皇帝为中心内容,记事按年月排列。《书》是分门别类的文化专史,按专题内容从古到今叙述源和流,形成贯通的历史。《世家》与《本纪》一样按年月编年记事,只是对象为列国诸侯。《列传》是人物传记,着重写人的言行,或历史事件,生动精彩,蕞有文学性。《表》是联系纪传的桥梁,它把众多的史事与几千个人物,用简明的表排列起来,勾画历史发展的线索,反映历史阶段的递进,是十分精细的创作。《史记》五体内容,都以人为中心写历史,把从古到今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活动勾画出来。其中既有帝王将相、公卿贵族,也有士农工商、医卜游侠以及各色市井小民。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宗教,以及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样丰富的内容,由于体例完备,即五体的分类记载,因而十分有条理地反映了出来。

本书语译《史记》全书,题名为《史记·白话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研究界翘楚张大可先生独立翻译,学术性与普及性并重。译文依据的底本,以当今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基础,分段、标点稍有调整。译文每篇加有题解和段意,留下译者个人的“一家之言”。“题解”排仿宋体,“段意”排楷体以醒目。
本书之蕞大特色在于体例创新:
▷书前设导言,高度概括《史记》精华;
▷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各做体例说明,突出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特点;
▷单篇题解,篇中有结构段意,使白话本《史记》更贴近司马迁的原创,体现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不只是机械的古今语言转换;
▷书后四个附录。附录一: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附录二:译者撰写的《古籍今译略论》,说明译者的译文态度与方法;附录三:《史记残缺与续补窜附考辨》;附录四:《司马迁年表》。可扩大读者视野,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史记》。

史记白话本-全2册 内容简介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本书由《史记》研究界翘楚张大可先生独立翻译,本书特色在于体例创:书前设导言,高度概括《史记》精华;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各做体例说明;单篇题解,篇中有结构段意,使白话本《史记》更贴近司马迁的原创,体现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不只是机械的古今语言转换。

史记白话本-全2册史记白话本-全2册 前言

导 言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西汉司马迁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西南高门村)人。西汉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幼年耕读于故里,十九岁时家徙茂陵,到京师长安。二十岁时大江南北,考察风俗,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二十八岁,入仕为郎中。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春正月为郎中将,奉使西南夷设郡置吏。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官所藏图书,获得了有利的修史条件。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并加紧了《史记》的撰述。七年后,即天汉三年(前98),为李陵降匈奴事辩解而下狱,惨遭腐刑,蒙受了极大的屈辱,痛不欲生。但每当轻生之念萌生,司马迁耳边就回响起父亲临终时的遗教,以及自己发愿完成一代大典的决心;同时眼前展现了一幅幅古人发愤著述的画面。自古以来,权贵富人生时显赫,死而名灭,多到不可胜记,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毅力、崇高品格而做出了一番事业的人才能名垂后世。这就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一唱三叹、反复申说的“发愤著书”说。受李陵之祸,使司马迁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发愤撰述。出狱后任中书令,虽任尊宠之职而心如冷灰。他把自己的愤懑和不平倾注在《史记》中,成为“一家之言”,表达了鲜明的爱憎感情。他同情人民的苦难,揭露专制统治的黑暗,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这一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司马迁自题其书曰《太史公书》,东汉末通称《史记》。传见《汉书》卷六十二。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中国史 通史

在线阅读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