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明史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西文明史

山西文明史

作者:杨茂林等著

开 本:25cm

书号ISBN:9787100111317

定价:360.0

出版时间:2015-05-0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山西文明史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以文明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反映山西区域文明发展总貌的著作。本书力图把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基本区域,把山西区域文明历史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变革、文化繁荣、集体心理在内的六个维度进行探讨,以理清山西区域文明的发展脉络,呈现其演化图景,展示其重要成果,突出反映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本书积极利用传统资料,认真吸收*新成果,特别是文物考古、方志、民俗学、人类学等领域的成果,力争做到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内容丰富,为人们了解和认识山西历史文化提供基本读物。

山西文明史 内容简介

本项研究成果以时代变迁为经、空间发展为纬, 共分三个时期, 八编四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天地真蕴、青铜时代、一统气象、激荡交融、盛世风度、政权对峙、商帮崛起和文明嬗变。

山西文明史 目录

自序
说明
绪论
  **节 “文明”的认知
  第二节 山西区域文明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思想内涵和特征
  第四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第五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历史分期和脉络
  第六节 山西区域文明的历史贡献和未来
**编 天地真蕴
 **章 山西的古环境与古气候
  **节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迁
  第二节 人地关系
 第二章 神话传说与史前文化遗迹
  **节 “三皇”时期的传说与山西
  第二节 五帝时期的传说与山西
 第三章 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
  **节 山西是中国古人类的早期栖息地
  第二节 远古的拓荒者
  第三节 “黑驼山下的猎马人”
  第四节 吉县柿子滩文化
 第四章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
  **节 华夏文明的直根在山西
  第二节 “龙的传人’与“中国”源于山西
 第五章 原始艺术与建筑
  **节 原始艺术
  第二节 建筑——穴居与穴居文化
第二编 青铜时代
 第六章 农牧业相间生产格局下的经济发展
  **节 农牧业夹杂的生产格局
  第二节 辉煌的青铜文化带动下的手工业发展
  第三节 商业的兴盛与城市的兴起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七章 华戎兼容的政治文明
  **节 夏代文献中的山西与三大考古学文化
  第二节 商王朝势力在山西及山西境内的方国
  第三节 西周在山西地区的封国统治
  第四节 三晋的兴迭与法家思想的实践
  第五节 晋与三晋的制度
  第六节 持续不断的民族互动
 第八章 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节 城邑与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礼制的渗透与社会风俗的嬗变
  第三节 家族的兴衰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第五节 交通的发达
  第六节 女性角色的变化
 第九章 璀璨的文化教育与昌盛的学术
  **节 独特的语言体系和完整的文字体系
  第二节 史学与文学
  第三节 晋系青铜器纹饰与其他工艺美术
  第四节 音乐与舞蹈
  第五节 汇聚农家、兵家、纵横家于一体的三晋法家
  第六节 儒家、名家与杂家
  第七节 发达的教育体系
  第八肯天文学的发展
 第十章 与时俱进的集体心理
  **节 对天地山川、祖先、鬼神的崇拜与祭祀活动
  第二节 青铜时代认识观的发展
  第三节 神话传说与集体心态
  第四节 社会风气与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节 诸子思想及其对民风的影响
第三编 一统气象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节 农业、畜牧业、渔业的发展
  第二节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 货币与赋役制度
  第四节 科技进步
 第十二章 政治与军事
  **节 王朝更迭对山西的影响
  第二节 政治与法律
  第三节 军事战争与民族互动
 第十三章 社会与人口
  **节 村镇和城市社区
  第二节 人口流动及移民文化
  第三节 社会习俗
  第四节 饮食与服饰的区域特色
  第五节 宗族士家的形成
 第十四章 文化艺术
  **节 史学
  第二节 文学艺术
  第三节 建筑、绘画与雕刻艺术
  第四节 中西文化交流
 第十五章 集体心理
  **节 固本与求异
  第二节 心理矛盾的相互转换
附录
  图1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图
  图2 春秋(晋)示意图
  图3 战国(赵、魏、韩)示意图
  图4 秦(太原、雁门、代、河东、上党诸郡)示意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通史     下一篇:世界历史上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