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作者:度阴山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9903188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5-07-01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本书特色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心学绝非空泛的理论,王阳明*重“事上练”,《传习录》和其他心学著述充满了生动的事例和绝妙的譬喻,但现代人的解读往往支离破碎、难以理解。 只要提纲携领地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字句的隔阂将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读完以后如醍醐灌顶,从此不再困惑和犹豫,内心宁静而强大。 四句教就是心学关键,分别隐含了阳明心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初学者彻底读懂心学精髓的*佳路径,也是现代人修炼强大内心,应对残酷现实的不二选择。   本书抓住心学要领,并以王阳明亲口所述的事例、譬喻乃至其本人的故事说理,娓娓道来地直抵心学思想根本。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内容简介

◆唯一一部具有完整清晰体系的阳明心学通俗解读本! ◆习近平:“阳明心学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王岐山:“我脑海里常浮现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两句话。” ◆ 阳明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理解这四句话,所有的困惑将变得清晰,所有的犹豫将变成果断。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适合初学者的门径。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帝王师:刘伯温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卑鄙的圣人:曹操(珍藏版大结局) 红顶商人:胡雪岩(珍藏版大全集) 曾国藩:唐浩明钦定版(全三册)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目录

序 篇 四句教——阳明心学的天机与纲要 /1

 

**章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明心学的世界观 /8

一、心是万物的尺度 /9

二、心即世界 /15

三、善恶只是一物 /22

 

第二章 有善有恶意之动——阳明心学的人生观 /29

一、人人皆可为尧舜 /30

二、意志独立方有自尊 /32

三、内圣外王 /36

四、不过度,不执著 /39

五、有善有恶是习气所染 /46

 

第三章 知善知恶是良知——阳明心学的价值观 /49

一、良知是道德与智慧的直觉 /50

二、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55

三、王阳明的普世价值观 /58

 

第四章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的方法论 /62

一、四事规:阳明心学的四诫 /63

二、静坐:独处时的自我管理 /68

三、事上练就是练心 /71

附图1 /74

附图2 /75

附图3 /76

 

第五章 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77

一、工作即修行 /77

二、放下“我” /84

三、责人与责己 /89

四、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92

五、心学养生法 /99

六、心学之勇 /102

七、知行合一就是杠杆原理:撬动天地万物 /104

八、所以恐惧,良知不明 /114

九、阳明心学与情绪控制 /115

十、人生规划只能“致良知” /119

十一、解决囚徒困境的“诚” /122

附图4 /125

附图5 /126

 

第六章 王阳明心学的命运 /127

一、王阳明心学的分裂——左派心学洪流 /127

二、光辉的断头台——何心隐 /135

三、心学巨子李贽 /143

四、心学在清朝 /152

五、心学改变中国 /158

六、心学让日本脱胎换骨 /171

七、王阳明心学的冲击波:在军事和管理领域的光芒 /180

 

附 录 《大学》——阳明心学的源泉 /190

后 记 /223

 

知行合一王阳明-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2 作者简介

度阴山,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理事、天下和书院讲师,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作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

上一篇:当代史学平议     下一篇:荥阳官庄遗址-第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