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大国的恩恩怨怨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蒋介石与大国的恩恩怨怨

蒋介石与大国的恩恩怨怨

作者:王尧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6801253

定价:49.8

出版时间:2013-07-01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第十章陶德曼调停枉费心机
一、德国选择了日本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驻德国大使多次在不同场合提议,建立两国在满洲的经济合作关系。德国虽然表示接受提议,但“绝不采取任何特别的主动”。日本屡次碰壁
●尽管德国信誓旦旦地保证,德中交往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德国同“伪满”勾结、同日本缔约,毕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一旦中日交战,德国将站在哪一方呢?蒋介石感到坐卧不安
●希特勒对孔祥熙热情洋溢的来信不予理睬,蒋百里访德也受到冷遇,蒋介石的种种努力都没能阻止德国对华政策的逆转,希特勒甚至表示,必要时不惜牺牲德国的在华经济利益
二、陶德曼调停
●蒋介石对妥协求和的意见非常反感,但为了应对党内高层的谋和压力,加上德方传递的调停条件又相对缓和,蒋决定采取有条件接受调停的策略,但对陶德曼调停始终没抱太大希望
●反对和谈的蒋介石终于打算接受调停了,但日方又给陶德曼出了一个难题。由于日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日方提出的议和条件极为苛刻,就连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也大为惊讶
●蒋介石认为,日方的条件不堪忍受,接受议和就是投降,会给国家民族带来永远的束缚,却被主和派的党内元老们讥笑为太过优柔,不够英明。但蒋决心已定,陶德曼调停注定要失败了
三、与德国断交、宣战
●德国正式承认“伪满”后,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建议蒋介石采取强硬态度,包括从柏林召回大使。但蒋介石并不准备作出强烈反应,只是表示抗议,并授意各报刊不要对德国作过多谴责
●蒋介石不愿让德国顾问离开中国,便一再拖延,对德国政府不作答复。里宾特洛甫自感个人权威受到了挑战,便下令召回驻华大使陶德曼。中德关系的蜜月期就此结束
●德国将承认汪精卫伪政权,蒋介石大为愤慨,电告德国方面说:“汪逆早为国人共弃,绝无任何效能,其伪组织如果被他国承认,更使中日战争永无解决之期而已。”
第五编“师法东洋反被辱”——蒋介石与日本
第十一章向日学习与妥协
一、师法东洋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一心想到日本学习军事,实现自己军事强国的梦想。经过高田联队的实习,蒋介石以为自己找到了日本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却是误入歧途
●蒋介石因刺杀陶成章和“二次革命”的逃难而再次来到日本。期间,他发表自己的军事见解,修养身性,跟随孙中山不断成长,日本成为他政治上的起步之地
●北伐革命中,浮沉宦海的蒋介石主动向日、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靠拢,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可对中国存有吞并野心的日本却在济南制造惨案、阻挠北伐军,蒋介石认为这是奇耻大辱
二、妥协误国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阴谋威逼张学良就范,但张学良却毅然表示归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蒋介石对日本的妥协退让,换来的却是东北的沦丧和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
●“一·二八事变”后上台的蒋介石通过研读日本侵华的政策和书籍,逐渐认清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华北事变”发生后,他逐步开始从对日妥协转入积极备战
●在全国民众抗日情绪的压力下,蒋介石也由于国民党内的反对而两下两上,*终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枢纽,他走上了坚决抗日的道路
第十二章对日战争与求和
一、烽火抗日
●由于日本对华侵略步骤的实施和吞并野心的暴露,蒋介石鲜明地表示了自己抗战到底的态度和决心,他积极支持华北的宋哲元抗日,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面临严峻考验
●蒋介石积极领导了正面战场的淞沪、忻口、南京、徐州和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这也为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物资转移赢得了时间,鼓舞了民众的抗日信心
●蒋介石经历了日本的重庆大轰炸和利诱劝降,在苏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后胜利。但在“以德报怨”对日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的正当要求
二、与日媾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决定扶植日本对抗苏联和新中国。蒋介石不得不巴结日本,求得美国和日本对自己的支持,希望早点签订“中日和约”
●与日本签订政治和约的蒋介石难以阻挡日本民间与新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在美国对新中国封锁政策松动的大背景下,日本也弃蒋介石而去,晚年的蒋介石对此又急又气
●内战失败的蒋介石一心想反攻大陆、复兴中华民国,他甚至聘请退伍日本军官到台湾建立训练班,但却无法扭转历史发展的潮流。病逝的蒋介石只能被日本民众认为是失败者而给予同情
第六编合作与分歧——蒋介石与意大利、法国
一、与意大利:从密友到仇敌
●中国追随国联,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墨索里尼对中国驻意大使刘文岛咆哮道:“我坦白告诉阁下,国联已经出卖中国!国联为什么制裁意大利而不制裁日本?”
●斯坦法尼访华之前,墨索里尼向他询问了有关“支持中日间调解工作、促使中国摆脱英国势力影响”以及“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地方发展与我们同样的制度”等问题
●在会晤中,蒋介石试图摸清墨索里尼政府对中日事变的态度,并强调了中国被迫应战的态度。斯坦法尼则表示了意大利政府对华的友好态度,并希望蒋学习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二、与法国:不愉快的合作
●法国同意卖给中国*新式的飞机和高射炮,但价格昂贵。孔祥熙犹豫不决,顾维钧几次力陈己见,认为在危急时刻,应尽量开拓多方面的供应来源,能买到多少就买多少
●从欧洲千辛万苦运来的货物到达海防港后,印度支那法国殖民当局非要雁过拔毛,扣押中国进口的德制机器。中方无可奈何,只得以“借用”的形式,将大批新式机器拨给法国殖民当局
●1943年,维希政府与汪伪政权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宣布将公共租界交还给中国。但是,它们之间的条约不为中法两国政府所承认,直到战后,中法间的历史条约问题才得以解决
三、与法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分歧
●蒋介石秘密接见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府驻重庆大使贝志高将军,表示非常“赞赏戴高乐将军的智慧和能力”,并请对方把自己亲手签名的照片转赠给戴高乐将军
●宋子文向戴高乐保证,“中国政府不以任何方式反对法国对印度支那所享有的权利”,并声明中国希望法国仍然是中国的亚洲邻邦。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他将亲自出马以满足法国的愿望
●法越达成协议后,海防市解除戒严。市民2万多人在街上游行,高呼“拥护中华!”“打倒法国帝国主义!”“中华万岁!”“越南万岁!”等口号,越南人民的怨华之情得以释怀
后记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

上一篇:帝国的兴衰:秦汉兴亡备忘录     下一篇:风卷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