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作者:刘汝霖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61771433

定价:48.0

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本书特色

《汉晋学术编年(套装上下卷)》: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目录

**集 汉至晋汉高祖元年至晋愍帝建兴四年(汉族发展时期)第二集 东晋南北朝东晋元帝建武元年至陈后主祯明二年(汉胡对抗时期)第三集 隋唐五代隋文帝开皇九年至周世宗显德六年(南北民族混合时期)第四集 宋宋太祖建隆元年至恭帝德祐二年(新文化发生时期)第五集 元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文化衰微时期)第六集 清民国清世祖顺治元年至民国七年(古学复兴时期)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节选

《汉晋学术编年(套装上下卷)》内容简介: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相关资料

民国十八年夏,余着《周秦诸子考》始讫,又拟将自汉以后学术,通盘整理,编年记载,一如司马温公之《资治通鉴》。歙县吴检斋师深赞斯议,并锡名日《资学通鉴》。着笔未久,而应南开大学之聘,功课忙迫,鲜有暇时。且津门书籍缺乏,检阅为艰,进展匪易,事几暂停。十九年夏,言旋北平,任职女师院研究所,方得博览典籍,广收史料,抉择真伪,考定年代,改名为《中国学术编年》。因念前人所传史体,互有短长,历代史家,视为无可如何。纪传之体,一事辄分隔数卷;纪年之体,一事则散见数年;纪事之体,一人则分见数处。补救无方,翻阅斯难。今欲兼收众美,弥补诸阙,允宜增加体例。一日标明时代。文化演进,繁变无方,时代不同,色彩斯异。前代史家,昧于斯旨,故卷帙之分,恒依君主生卒、朝代兴亡、史料多寡为断。画分时代,既无深意,阐明演化,何由准则?汉之文、景,崇尚道术,而观辕固、黄生之争,儒家正名,反有逊于道家。武、宣之代,儒术斯倡,而酷吏之用,杂霸之说,明儒实法,昭昭甚着。怀、愍北狩,中原陆沉,牛继马后,开发东南,地域既殊,情势迥异。倘以两晋合为一谈,则失实殊甚。如此种种,不有特别标明,安能晓其背景?二日注明出处。前人着书,每逞其渊博,凡引用前人之语,多不注明出处,致使览者检查无从,考究匪易,谬误之点,莫由指摘,杜撰欺人之徒,因而生心。故今特标“出处”一格,将直引、转引之书,注明版本、卷页、篇章,使读者得之,欲参校原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欲考究史事,鲜有因袭致误之弊。三日附录考语。中国旧史,多重政治,集其事迹,考其年代,尚属易易。学术记载,向少专书,学者身世,多属渺茫,既须多方钩稽,又须慎其去取。故标出“考证”一格,将诸种证据,胪列于后,以备读者之参考。四日附录图表。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作者简介

刘汝霖,民国学者,师从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吴承仕。《汉晋学术编年》约成书于1932年,开创了中国学术编年这一体例,即用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及演变。《汉晋学术编年》起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4年),迄于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共七卷。书中将各项学术事件,分志于各年之内,后附出处、考证,注明史料出处,考证学者身世;又有附录一项,载各种图表,说明学者传授次第、著述、各派学术系统、优劣异同、各派学说内容和特点;并在书末后附有人名索引和分类索引。汉代学术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时隔几十年,该书对研究汉代学术思想仍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汉晋学术编年-全二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