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

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5087860

定价:30.0

出版时间:2009-05-0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插图:裕固族社会历史调查三、黄泥堡裕固族社会历史概况酒泉市境内的裕固族,主要聚居在临水乡上黄泥堡地区,1958年底共有87户,530人(男286人,女244人)。其次,散居在临水乡第一大队1户4人,第二大队1户1人,第三大队(原下黄泥堡)7户38人,第十二大队(原中渠乡)8户55人,第十三大队(原下官乡)5户24人,第十四大队(原前所乡)3户18人,共计112户,670人。据说,酒泉的南乡、北乡、嘉峪区等地过去也有很多裕固族,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下被强迫同化了,现在都成为汉族。(一)历史简况据传说,黄泥堡的裕固族有的原来住在祁连山中的红湾寺和元山子等地,经营畜牧业,是八个家等部落的一部分牧民,后因在部落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下经济破产,于清朝初年先后迁入今黄泥堡地区。有的是从肃南明花区的前滩乡、莲花乡搬去的,至今前滩乡和莲花乡还有他们的亲属和被他们遗弃的草原。裕固族移居黄泥堡后,在较长时间内,仍保持着本民族原有的特点和风俗习惯。例如,操裕固族语,住毛帐篷,实行火葬,穿毛制褐子长服,妇女戴头面等。根据妥可梦家康熙四年(1665)和妥九寿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黄泥堡的买地契约上没有明确的亩数(以后有)的情况以及裕固族老人的传说可以推断,裕固族在初迁黄泥堡时仍经营着大量牲畜,而且是裕固族人民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以后,由于和汉族人民密切往来,逐渐开始务农,而且农业在裕固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畜牧业终退居到次要地位。随着农业的发展,他们由游牧走向了定居,住宅由毛帐篷改变为土木结构的房子。此后,由于同汉族长期杂居,经济上的密切往来,民族融合日益发展。据传说,在前四辈人的时候,就越来越普遍地接受了汉族文化,使用了汉语汉文,出现了裕固族中的知识分子。如妥九寿的爷爷妥文浩曾为秀才,于同治三年(1864)在高台河西堡开学讲授。妥九寿的父亲妥静亦为清代秀才。裕固族人民自迁居黄泥堡地区以后,就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被称为“西番”、“半番子”。清代曾在黄泥堡设立乡约、农官等封建基层统治机构。民国十三年(1924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推行了保甲制度,设立保公所。裕固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样遭受着按地纳粮,照人抽丁的剥削。(二)解放前的社会情况黄泥堡的裕固族主要经营农业。其农作物有小麦、糜、谷、洋芋、青稞、豆类和胡麻等。主要的生

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历史 民族史志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