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作者:孟森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5726116

定价:29.8

出版时间:2009-10-01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清史讲义(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内容简介

简介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目录

出版前言**篇 总论**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第二章 清史体例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第二篇 各论**章 开国**节 太祖第二节 太宗第三节 世祖第二章 巩固国基**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第二节 撤藩第三节 取台湾第四节 治河第五节 绥服蒙古第六节 定西藏第七节 移风俗第八节 兴文教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第三章 全盛**节 世宗初政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收青海及喀木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再定西藏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取准噶尔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取回疆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上——禅学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下——儒学第四章 嘉道守文**节 内禅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三省苗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三省白莲教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海患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畿辅天理教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第七节 鸦片案第八节 鸦片案究竟第五章 咸同之转危为安**节 太平军上第二节 太平军中第三节 太平军下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第五节 平捻第六节 平回附:俄还伊犁始末编后记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节选

《清史讲义(图文版)》是孟森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堂上所发之讲义,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为了使孟森先生的著作更好地流传下去,也更方便当代人的阅读,编者对原书的体例格式做了相应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修订,使其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品位。孟森是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代的*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

清史讲义-大学讲史-图文版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未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则于史学上,无一定之史书可作根据。但论史之原理。一朝之经过,是否有为修正史之价值?能统一国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权,能绵历年岁,则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义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谓清不当有史,但未认《清史稿》即为《清史》。然则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确者,悬设一正史之位置处之,史料极富。《清史稿》为排比已有具体之一大件,亦应在悬设正史之位置中,参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构成,搜闻野记,间资参考,非作史之所应专据也。清之于史,自代明以来,未尝一日不践有史之系统。中国史之系统,乃国家将行一事,其动机已入史,决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写之。描写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观,若在发动之初,由需要而动议,由动议而取决,由取决而施行,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动至确定,一一留其蜕化之痕迹,则虽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伪之别有关系者外,国事之现象,如摄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组织,清代明时未尝间断,故有史之系统未尝差池。民国代清,独未尝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议保管档案。保管档案,乃抱残守缺之事,非生枝发叶,移步换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国有史之系统,严正完美,实超乎万国之上。由科钞而史书,由史书而日录,而起居注,而丝纶簿,清代又有军机处档。具此底本,再加种种之纂修,《实录》又为其扼要,分之而为本纪,为列传,为方略,为各志各表,史已大备。易代后就而裁定,其为史馆自定者无几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致当作《清史》规范。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发达,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归纳之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学上位置,必成正史,则无可纠驳矣。近日浅学之士,承革命时期之态度,对清或作仇敌之词。既认为仇敌,即无代为修史之任务。若已认为应代修史,即认为现代所继承之前代,尊重现代,必并不厌薄于所继承之代,而后觉承统之有自。清一代武功文治,幅员人材,皆有可观。明初代元,以胡俗为厌,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