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作者:高利华 著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010075822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目录

引言
**编 越地文学发展的地域文化背景研究
 **章 地域文化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一、地域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畴问题
二、越文化的主体特征和历史流变
三、地域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异量之美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永久话题
一、地域文化研究的起点
二、生存环境和文化行为
三、地域文化异质的魅力
 第三章 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
一、古越水利遗存是越文化形成的土壤
二、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
三、先进的造船业和越人冒险开拓的特性
四、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中的越文化
 第四章 越地水环境与越地民风的嬗变
一、古越历史地理环境
二、历史时期越地自然环境的变迁
三、越地水环境对人文环境的重塑
 第五章 越文化发展的三次机遇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永嘉之乱和越中士族文化的形成
二、安史之乱和越中文人群体的兴起
三、靖康之难和越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四、越文化三次发展机遇对文学的意义
第二编 唐宋时期越地文学流派和文学名家研究
 **章 唐宋时期越地文学的辉煌成就
一、越地的山水文学
二、越地的文学群体和文学流派
三、越地的文学精神和文学特色
 第二章 开启“盛唐气象”的“四明狂客”贺知章 
一、以“昊中四士”为中心的昊越诗人群体崛起
二、“四明狂客”之书卷风流
三、贺知章 与“盛唐气象”
 第三章 严维、鲍防和大历浙东唱和
一、浙东唱和的地域文化背景
二、浙东唱和的诗人与创作将点
三、浙东唱和的影响
 第四章 宋代山阴陆氏家族的文学情缘
一、诗书簪缨之家
二、“陆子家风”与陆氏家学
三、山阴陆氏的文学建树
 第五章 陆游作品中的越文化印痕
 第六章 论王沂孙的咏物词
第三编 唐宋文人笔下的越地文化景观研究
 **章 六朝山水余韵与浙东唐诗之路
 第二章 宋代大禹文化的文学演绎及其地域特征
 第三章 文学视野中的越女形象
 第四章 陆游《钗头凤》词和沈园本事诗研究
 第五章 秦观、辛弃疾、吴文英三家越中词研究
 第六章 《乐府补题》与宋季越中结社联咏之风
附录一: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
附录二:义山无题诗和放翁沈园诗绎说
附录三:论无意识对古代梦诗创作的意义
附录四:陆游诗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节选

**章 地域文化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文化的发展,既有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即文化的阶段性表现,又存在着客观的地域性差异。因此,研究地域文化,不但要把握客观的区域性的空间特征,更要从历史的流程中对不同时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观念作深入的挖掘。我们将以越文化为中心,从三方面对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流变加以探讨。
  一、地域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畴问题
  今人所谓的地域文化研究,着重于探讨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史表现,其实是文化学与地理学相交叉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型的边缘性学科。它*典型的特征便是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立足于各地文化的异质,从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学等角度强调区域个性化的差异,从而渲染、丰富民族文化背景的底色。
 ……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作者简介

高利华,女,196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1987年赴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硕士生课程,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入选绍兴文理学院首批学科带头人。历任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陆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卷》、《亘古男儿一陆游传》等。此外还涉足旧体诗词创作,作品入编《当代诗词点评》、《20世纪旧体诗词选》等。近年来主持省市各级课题7项,多次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越文化与唐宋文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地方史志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