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研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台湾少数民族研究

台湾少数民族研究

作者: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5089970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化的教研机构,承担着培养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专业人
  才的任务。此外,在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有从事台湾少数民
  族教学和研究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毫无疑问,大陆半个多世纪
以来在台湾少数民族领域的研究成就,是同中央民族大学、厦
门大学及其他院校,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的努力分不
开的。   
    毋庸讳言,我们在台湾少数民族研究领域还存在诸多不足
或者说欠缺。例如,我们的专业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关注点
重传统轻现状,重文化轻政经,重现象轻过程,研究领域尚有
盲点;囿于两岸长期阻隔的政局,妨碍甚至阻塞了学术调研和
信息资源的正常交流,也影响学术观点的正常讨论;专业人员
较少,与形成专业意义上的人才队伍和研究规模这一目标,还
有相当距离。这些不足或缺欠是历史和客观因素所导致,不是
作者个人能力所能超越的。因此,这次结集出版时,对入编论
文的处理,基本采纳原作者发表时的文稿,不作文字和注解勘
误以外的增删、修订工作。这点,我们需要特别加以说明,谨
请读者见谅。
    回顾和检阅台湾少数民族研究的50多年历程,成绩固然
可贵;而展望未来、发扬光大我们的研究工程尤为紧迫。在中
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和学术意义,已为学界和国人所认同和重视。随着世局的变化
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迅速发展,台湾少数民族研究的紧迫性和重
要性愈加突出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任重而道远。中央民族大学
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所热忱地希望:《台湾少数民族研究论丛》
的推出,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总结,而且是新旅程、新篇章的开
始。让我们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让我们的台湾少数民族研究
事业繁荣发展。
    编  者
    2006年12月

19世纪后期台湾的山地社会与
“开山抚番’’
周翔鹤
    清代前中期台湾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汉人移民与山地土著
  民族的冲突。汉人移民在土地拓垦过程中不断向山地推进,占
  据山地土著民族生存、活动的空间;而山地土著则因其固有的
  猎首习俗,不断地“出草”。汉人移民为对付“出草”,乃建
  隘‘‘防番”,实行隘垦。清廷无法解决双方的冲突,于是采取
  ‘‘隔绝番汉”的政策,在沿山地带划出一条界线(在实地挖
  沟、并堆造许多“土牛”和树立许多碑碣,在地图上则标为
  ‘‘土牛红线”),禁止汉人移民越界拓垦。乾隆后期,在平定林
  爽文起义后,清廷在沿山地带设立许多“番屯”,利用平埔族
  充当‘‘屯丁”,实行“屯垦”,希望形成一种汉人在外,“熟
  番”居中,“生番”在内的“三层制分布制度”以“隔绝番
  汉”。①“三层制分布制度”在一定期间内发挥了“隔绝番汉”
  的作用,但汉“番”矛盾只是被掩盖而非得到解决,随着时
  间的进展,终有重新爆发的一天。
    终清一代,汉“番(山地土著)”冲突虽然持续不断,但
矛盾的激烈爆发出现在清代后期。一者,大多数汉人移民到台
    湾来是为了追求土地,在台湾西部沿海平地的荒地逐渐被开垦
    之后,他们必定向山地进发,“三层制分布制度”只能迟滞延
..  缓,而不能终止他们的步伐;二者,晚清台湾开港后,樟脑成
    为重要的输出物,为制脑,大量汉人进入山地;三者,晚清世
    局丕变,列强环伺,台湾的海防地位骤然突出,清廷为“攘
    外”而先“安内”,“开山抚番”问题乃被提升到议事日程上
    来。①汉人在山地的隘垦和制脑,必定和山地土著发生许多矛
    盾冲突,这些冲突和矛盾,是“开山抚番”所必须面对和解
    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分析清代后期台湾的汉“番”
    矛盾和检视清廷的“开山抚番”政策。
    本文将同时利用19世纪末跨越晚清和日据初期的资料。
    19世纪末,占据台湾之初,日本殖民当局忙于镇压武装抗日
    活动,尚未来得及介入台湾的社会经济,许多经济活动尚保持
    晚清的状况。樟脑业的利益固为殖民当局所垂涎,但殖民当局
    至1899年方发布“台湾樟脑及樟脑油专卖规则”,1903年方
    发布“粗制樟脑、樟脑油专卖法”,在此之前,制脑主要还是
    汉人的事情,日本人介入者并不多,西方商人也仍然活动于山
    地。制脑及围绕制脑的汉“番”冲突,也还持续着晚清的状
    况,因此,日本占据台湾*初几年里,殖民当局在山地的调查
    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与晚清时的状况在许多方面是基本相
    同的。
  一、清代后期台湾山地的汉“番"冲突
    隘垦始于乾隆后期,汉人移民设隘防“番”,在隘线内进
  行开垦。隘线内的土地垦熟以后,隘线乃向内山推进,随着时
  间的进展,隘垦一步步向山地进发。《淡水厅志》载:“官隘
  有定,民隘无常,愈垦愈深,不数稔辄复更易。”①正是这种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历史 民族史志

在线阅读

上一篇:当代北京公共交通史话     下一篇:老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