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传奇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骆玉笙传奇

骆玉笙传奇

作者:孟然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01075532

定价:46.0

出版时间:2012-05-0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骆玉笙传奇 本书特色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创立的“骆派”京韵大鼓,是中国曲坛的一朵奇葩,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博采众家之长,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将京韵大鼓这一曲艺艺术推向了高峰。骆玉笙毕生致力于京韵大鼓的发展创新,作为一名高产的京韵大鼓艺术家,她演唱了120多首精美绝伦的传统和新编曲段,经她改编创作的《剑阁闻铃》《丑末寅初》《俞伯牙摔琴》《击鼓骂曹》以及《重整河山待后生》等经典“骆派”京韵大鼓曲目,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孟然和罗君生编著的《骆玉笙传奇》以“大世界四岁奇囡”开篇,共47个篇章,介绍了骆玉笙八十年的艺术生涯。该书以大量珍贵、翔实的史料和百余张照片,图文并茂地将其真实的人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还附有骆玉笙艺术生涯年表和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的曲目,为广大喜爱、研究骆派艺术的读者提供了珍贵史料。

骆玉笙传奇 内容简介

   骆玉笙是我国当代著名曲艺大师、鼓曲泰斗、京韵大鼓“骆派”艺术的创始人,曾用艺名“小彩舞”,被誉为“金嗓鼓王”,其代表作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俞伯牙摔琴》《击鼓骂曹》《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曲目。《骆玉笙传奇》是一部全面反映骆玉笙艺术生涯的书籍。《骆玉笙传奇》一书共47个篇章,全面介绍了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骆玉笙80年的艺术生涯。作者把骆玉笙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人描写,以大量珍贵、翔实的史料和百余张照片,图文并茂地将大师的真实人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讲述其坎坷生活经历的同时,也对骆派京韵大鼓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此外,书中还附有骆玉笙艺术生涯年表和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曲目,为广大喜爱骆派艺术、研究骆派艺术的读者提供了珍贵史料。

骆玉笙传奇 目录

鼓板悠扬“京韵”永存(代序)
自序
引子
大世界四岁奇囡
汉口初识孟小冬
八年学艺夯实功
好奇敢唱惹人爱
夫子庙清唱皮黄
北方鼓曲到秦淮
改唱京韵学名家
带艺拜师韩永禄
北上天津露锋芒
艺惊四座跃龙门
彩舞攒底小梨园
相逢鼓王不相识
初进京都梨园情
《击鼓骂曹》开新景
情景交融唱“慧娘”
抒情吟咏叹《闻铃》
金嗓歌王冠京津
集大蔓“庆云”开幕
曲苑新花反串戏
风雨飘摇日伪时
南下失利因沪宁
天津解放返故里
一波三折新开端
赴朝慰问转折点
紧跟时代勇革新
云开雾散新开端
昂扬豪迈唱《珠峰》
京韵“流派”有争议
大胆突破见成效
新诗篇《光荣的航行》
《卧薪尝胆》巧借鉴
历经劫难志不移
咬住青山不放松
曲不惊人誓不休
中南海亲切会见
拍电影《北京故事》
壮歌一曲震九州
宝刀不老靠实力
歌坛白发对红颜
金喉皮鼓一甲子
词新曲美艺更精
德艺折服四代人
绿叶红花两相映
德艺双馨韵长存
光彩依然耄耋年
故地重游万千情
功绩辉煌耀千秋
附录
骆玉笙艺术生涯年表(1914—2002)
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曲目
后记

骆玉笙传奇 节选

夫子庙清唱皮黄1926年冬,骆玉笙随着养父养母离开汉口,又回到了阔别八年的上海滩,养父领着12岁的她再次走进了大世界游乐场。本想再搭班演出,但经理一“验活”说还是老一套,看了看骆玉笙也直摇头。虽然已经12岁了,但她光长音量不长个,既不像大人也不像小孩,正是没人缘儿的时候。养父四处奔走,仍然找不到门路,只好坐吃山空。养母天天和养父吵架,*后倒霉的还是小玉笙。养父看不过去,只好领着骆玉笙到书场听北方曲艺。马路南有个新世界。新世界楼上正在演出北方曲艺,京韵大鼓有白云鹏和小黑姑娘,这个小黑姑娘本名叫金慧君,在上海轰动一时,有人说听她演唱,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小玉笙正好没事,就成天在新世界听曲艺。果然名不虚传,小黑姑娘一出场,台下就炸了窝,叫好声、口哨声响成一片,有的人真好比喝了迷魂汤那样摇头晃脑,如醉如痴。单说小黑姑娘的服装,一场换一身儿,几个月没穿过重样的,她年轻漂亮,站在舞台上犹如今天的服装模特,左顾右盼,任观众评头品足,一睹风采。她唱的是刘宝全先生的拿手段子,唱腔、做派都酷似刘宝全。等她唱完下场,总有十几个保镖在身边,出剧场时前呼后拥,十分威风。论气派,在当时曲艺界她属头份儿。这一切给骆玉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她在南京开始清唱时,还想着有朝一日要凭着艺术打开一条出路,多赚钱养家糊口,如果唱京剧就做第二个孟小冬,唱京韵大鼓就要像小黑姑娘一样红遍大江南北。她对京韵大鼓更加喜爱了。养父一家人被困在上海,坐吃山空,钱全部花光。这时正值南京夫子庙来人约骆彩武,于是在1926年底,骆玉笙随着养父一家离开上海到了北伐前夕的南京。当时南京由孙传芳盘踞。曾被誉为六朝古都的“金粉之地”,给小玉笙留下的印象却是一条狭长的秦淮河和热闹繁杂的夫子庙。她和养父母住在夫子庙附近的状元境状元旅馆。当时的夫子庙和北京的天桥、苏州的玄妙观、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南市“三不管”很相似,但是夫子庙历史之悠久,商业之繁荣,文化之荟萃,则为各地所不及。庙南是秦淮河,河水污浊,夏日臭气熏天;华灯初上之时,不时有几叶小舟在河中飘荡,从船舱中传出秦淮歌女凄凉的歌声……夫子庙里有很多小书场,像奇芳阁、六朝居、魁光阁、天韵茶楼等,还有很多清唱社,演出虽多以清唱为主,节目内容却很丰富,包括生、旦、净,像《盗御马》的窦尔敦、《草桥关》的姚期、《二进宫》的徐延昭,都是常演唱的唱段。演唱结束了,还有两三出粉墨登场的“对儿戏”,如《武家坡》、《桑园会》、《四郎探母》等。骆玉笙沿袭养父骆彩武的名字,以小彩武为艺名开始清唱皮黄。有时也给人配戏或与妹妹彩云唱“对儿戏”。当年在南京夫子庙清唱的的姐妹们,虽然是鱼龙混杂,却也有不少后来成为京剧名角儿,如王玉蓉、王迎春、王熙春(后从影)、王熙云、张翠红、李蔷华、李薇华等人,都是当年秦淮河畔色艺双全、名噪南北的一代女歌星。茶楼老板为了赚钱,实行挂牌点戏,观众点什么演员唱什么。散场后演员还要到那些贵客面前道谢,然后就是陪酒、伴席,旧社会的女演员就是这样低声下气、忍受欺凌,噙着眼泪打发日子的。不久,天天争吵的养父母离异,骆玉笙归了养母,仍去唱皮黄。随着年龄的增长,骆玉笙已经是风华正茂的女歌星了,在养母眼里无疑是一个聚宝盆。她时常把捧角儿的官僚恶少招到家中来,或打麻将,或躺在烟榻上,养母喜笑颜开,她觉得这才是生财之道。面对这种艺不艺、娼不娼的生活,骆玉笙不甘沉沦,她也曾反抗过。但是那些吹捧她、玩弄她、腐蚀她、迫害她的人,都和当权者恶势力相互勾结。在短短的几年中,她亲眼看到身边的姐妹,有的被买去做“小”,像商品一样被人买来卖去;有的被金屋藏娇,从此销声匿迹。在鱼龙混杂的清唱班子里,她觉得很不能适应。因此她每次上场总是素衣清面,从不饰脂粉,把一腔郁闷和羞辱深深埋在心里,把喜怒哀乐都寄托在婉转细腻的唱腔中。15岁那年,她在街上买了一把低档的小胡琴,回到家自拉自唱,以此反对养母的一些做法。她还把听到的好腔好调用手指在胡琴上找出来,不仅能从中得到安慰,也使她多方面汲取艺术营养。养母总是气得喊叫:“吵死人啦!吵死人啦!”当时,小玉笙在演出之余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拉胡琴,一个是看小说。她从小学戏,无缘进学校读书,每逢看到同样年龄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她心里就不知是什么滋味。9岁开始学京戏,苏焕亭老师很器重她,不但在学戏时没挨过打骂,还经常给她讲老辈艺人刻苦学艺的故事,讲解戏词,要求她会念、会背、会讲,通过念戏文,她认识了不少字,就开始看小说了。20世纪30年代正是张恨水的言情小说盛行之时,她先后看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啼笑因缘》写的是一位唱大鼓的女艺人沈凤喜的悲惨遭遇,她看到伤心处也陪着书中的主人公流了不少眼泪,又从沈风喜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更增添了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再有就是与演唱有关的古典小说,如《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也都看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话语就向老观众请教。后来一位有学问的老观众送给她一本《康熙字典》,帮了她的大忙。那时候,都是晚上读书,因为南京的电灯不亮,灯泡发出的光就像萤火虫一样,光线很弱,久而久之把眼睛看成了近视。书籍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使她看到了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弥补着她的不足,更可贵的是提高了她的艺术修养,培养了她在舞台上的高雅气质。湖北的姚雪垠就曾说过:“骆玉笙有书卷气。”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顾城     下一篇:夜雨江湖-李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