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

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

作者:范泓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3369386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避开主流叙述的认识定式,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础上,以隔代人的视 角,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人物或重大事 件重新阐释和反思。书中无论是陶希圣眼中的胡适,朋友记忆里的殷海光,还是苏 雪林笔下的鲁迅;无论是李敖与其伯乐萧 孟能的恩怨纠葛,名门之媛陶琴薰五十七年佳人薄命,还是“高陶事件”主角之一 高宗武七年从政的隐晴幽微;抑或四十多年前那一场沸反盈天的“中西文化论战”, 以及震惊世人的“雷案”背后的故事;展现的多是为人所一知半解者的陌生面。立足今天盘点对历史的事后之明或许不难,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当事人饱含温存的那份了解之同情。

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 目录

上辑
 从政七年如咯血——高宗武旧事
 《独立评论》中的陶希圣
 公竟渡河的悲剧——陶希圣从政之痛
 名门之媛陶琴薰
 陶希圣眼中的胡适
 在“民主与独裁”中的胡适
 胡适为何屈就东方图书馆馆长
 胡适先生签名本——《师门五年记》及其他
下辑
 殷海光其人其事
 一个时代的一群人与一本杂志
 “雷案”背后的故事(附:关于《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这本书)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雷震与王云五的笔墨官司
 两个浙江人
 久违了,朱养民先生
 苏雪林论鲁迅
 四十多年前的一场“中西文化论战”——《文星》杂志与一桩诉讼
 萧孟能晚年的悲情
 泰山无字碑:从无字到有字
后记

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 节选

从政七年如咯血——高宗武旧事
高宗武是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他早年留学日本,归国不久即从政,受当道赏识,扶摇直上,别有一番怀抱;然而,处斯乱世,国力未充,内外交迫,受其掣肘,事功有限,后更成为大人物政争中信手调遣的一粒棋子,其命运殊为可叹也。不过,既为小人物,则又有一好处,就是见势不妙,船小好掉头,趋避逃遁,茫如风影,远离人们的视线,我们不打扰他,他更不想打扰我们。即使世道人心一落千丈,言人人殊,他也无动于衷,一副倦鸟归林的样子。高宗武就是这样一个人,三十岁之前,红极一时,之后,则躲得远远的,悄无声息活到了九十岁。当然,大人物中也有仁寿者,我们不去谈他们。
  一
1931年,高宗武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学院毕业,时年二十五岁。
这是一个身材瘦小、文质彬彬、“非常精明,而且擅长辞令”的年轻人。返国后,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讲授政治学。日本大学的法学专业,其中包括许多政治学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在写作《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时所了解到的。199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辞典》,并未提及高宗武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是何种学历。我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享物·博伊尔的专著中了解到,当年高宗武“关于中日外交问题博士论文的片断曾在中国好几家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这样看来,他归国不久,即能在中央大学讲授政治学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也可见这个年轻人对政治的某种兴趣。
第二年春末,经友人介绍,高宗武决定前往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就在动身前,日本首相犬养毅突然在东京首相官邸遇刺身亡,这是日本少壮派军人所为。海军大尉塚野道雄、海军上尉三上卓及其他三位现役海军尉官、八位海军预备役尉官等二十人,不满当时日本在内政、外交、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停滞不前的局面,认为这是日本政党、财阀、特权阶级相互勾结的结果,遂决定在1932年5月15日刺杀犬养毅等政界人士,袭击政友会本部,企图消灭当时日本政治领袖、有力财团,从而改变日本的政治现状,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一五事件”。犬养毅在九一八事件后出任日本首相,早年与孙中山私交甚好,“一生支助中国革命”。高宗武自幼留学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社会与军事形势了解入微,立即针对此事写了一篇约六百字的短文,投给南京《中央日报》。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以日本为战略目标,高的文章短小精悍,见识卓然,引起报社高层的兴趣与关注。他们在刊发此文时加了一个编后语,示意作者到报社来面谈一次。高宗武去了,报社让他与有关编辑人员座谈日本政情,并提出希望他参与报社工作:就日本问题每周写两篇专栏文章、两篇社论,每月支付报酬一百五十元。高宗武认为钱太少,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报社为延揽人才,答应再介绍高到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任教,这样每月另有一百五十元。日本首相犬养毅意外之死,打乱了高宗武原本的南下计划,也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
就这样,高宗武没去广州,转而成为《中央日报》特约撰稿人,很快就名声大噪。但高本人实际上并不喜欢这项工作,认为长期这样写短文时评,“了无前途可言”,干了半年就离开了。高宗武有一好友裴复恒,当时在委员长侍从室任职,推荐他人侍从室工作。蒋介石很欣赏他分析日本问题的文章,特予延见长谈,拟委任侍从室上校秘书,为其处理对日问题。不知为什么,高却没有去。若干年后,高宗武在美国对好友提及此事,说如果当时随蒋而不随汪,其后大半生则完全不同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学者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