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与国学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一浮与国学

马一浮与国学

作者:刘梦溪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8052315

定价:52.0

出版时间:2015-06-0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国学"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的概念,至少我们在1902年,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里面,就开始使用"国学"的概念了.而在1902至1904年,梁启超写《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里面*后一节,又使用了"国学"的概念.他说,现在有人担心,"西学"这么兴旺,新学青年吐弃"国学",很可能国学会走向灭亡.梁启超说,"外学"越发达,"国学"反而增添活气,获得发展的生机.他在这里再次用了"国学"的概念,而且把"国学"和"外学"两个概念比较着使用.
可是,当时对于什么是"国学",没有人作分疏.
直到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国学门",第二年,1923年的时候,北京大学的"国学门"要出版一个刊物,叫《国学季刊》.请胡适之先生写发刊词,他**次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
"国故"是谁提出来的呢?胡适说,自从章太炎先生写的一本书叫《国故论衡》,"国故"这个词,大家就觉得可以成立了.这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适之先生**次对国学的概念作了一次分疏.
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概念的内涵太宽,所以胡先生这个定义事实上没有被学术界采纳,后来很长时间,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都不见再有人说"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省称.为什么呢?"国故"这个概念太庞杂,古代的社会制度、古代的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礼仪、风俗、习惯、衣饰都包括在里面了.如果"国学"就是研究这些漫无边际的所有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东西,你很难把握住哪些是这一"学"的主要内容.
所以,事实上,学术界没有采纳胡适先生的定义,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在三十、四十年代都认可"国学"的另一个定义,就是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
什么是中国的"固有学术"呢?就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代的理学,明代心学,以及清代中叶的"朴学"("清代汉学")等.这是一个学术史的流变.这样定义国学,还是太泛.人家会问:你是指哪个时代的学术呢?先秦的、两汉的、魏晋南北朝的、唐代的、宋代的、明代的、还是清代的?还有,你是指哪一家的学术?讲中国的学术,不仅有儒学,还有道家,还有道教,还有佛学,你是指哪一家的学术呢?所以,把国学定义为"中国固有学术",还是太笼统,太宽泛.
四、马一浮重新定义国学
马一浮先生在1938年5月,在浙江大学开国学讲座.他在**讲里,就提出需要重新定义国学,他把这个叫"揩定国学名义".
他提出:"今先楷定国学名义,举此一名,该摄诸学,唯‘六艺’足以当之." "六艺"就是"六经",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孔子之教.这是中国学问的*初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高形态.马一浮先生认为,国学就应该是"六艺之学",这是他给出的新的不同于已往的国学定义.
马一浮提出这样一个国学定义,它的了不起之处在哪里呢?它可以跟教育结合起来.你讲"国学是中国的固有学术",那是关于学术史流变的学问,专业人员研究起来尚且不无困难,你怎么可能叫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其他学科都来关注这样一个"国学"呢?一般民众更不用说了.
可是既然叫"国学",就不能跟一般民众不发生关联.如果定义"国学"是"六艺之学",就是国学是"六经",跟全体民众都有关系了.因为"六经"是中国人立国和做人的基本依据,是中华文化价值伦理的源泉.所以如果把"国学"定义为"六经"的话,它就可以进入现代的教育.
五、国学和"六经"的价值论理
"六经"的文词比较难读,但《论语》和《孟子》实际上是"六经"的简约的通俗的读本,因为孔子和孟子讲的思想,就是"六经"的思想.孔、孟阐述的义理,就是"六经"的基本义理.
我把"六经"的基本义理概括为"敬"、"诚"、"信",还有"忠恕"、"知耻"、"和而不同"等.我把"敬"放在了*前面. "敬"是什么?就是人的"自性庄严"."敬"是个体生命的庄严,是人性的至尊至重,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我甚至认为"敬"已经进入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这种"自性的庄严",马先生当然实现了.二十世纪的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一生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自性的庄严"的表现.那么一般人士、没有文化的人有没有"自性的庄严"?当然有.我们看《红楼梦》,当贾赦要娶鸳鸯做妾的时候,鸳鸯坚决不允,做了很多极端的举动,包括破口大骂,甚至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所彰显的就是鸳鸯这个年轻女性的"自性的庄严".
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更是"人的自性庄严"的突出体现.人的"自性的庄严",就是人的良知,匹夫匹妇都可以做到,男女老少都可以做到,有文化没文化都可以做到.我们当下所缺的,就是这种人的"自性的庄严".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亟需添补的,就中国传统这一块,我讲的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应该是*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
而以"六经"为内容的国学,就可以通过教育的环节,和全体国民联系起来.所以我主张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一二年级开设国学课,在现代知识教育体系之外补充上价值教育.

马一浮与国学 作者简介

刘梦溪 当代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论国学》(2008)、《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国学与红学》(2011)、《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陈寅恪的学说》(2014)等。亦曾编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2000万字,1997)。

马一浮与国学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传记 学者

在线阅读

上一篇:音容宛在     下一篇:图说历代名将:3